臺灣儲能市場估成長十倍 安永點出兩大加速關鍵
隨着再生能源發展加速,臺灣邁向低碳社會的腳步也越來越快,但背後潛藏的電網穩定風險不容忽視。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指出,臺灣具備「碳有價」政策與「RE100企業承諾」兩大推力,儲能投資將迎來爆發性成長,未來市場規模甚至有望十年內成長十倍,成爲支撐能源轉型的核心動能。
安永財務管理諮詢副總馮熾煒強調,當太陽能與風電佔比不斷拉高時,穩定電網成爲一大挑戰。儲能系統(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s, BESS)因應而生,具備「儲電」與「再釋放」的能力,能有效調節發電波動,避免大規模跳電。今年4月西班牙與葡萄牙發生的六千萬人斷電危機,就是再生能源佔比過高卻缺乏儲能配套的前車之鑑。
根據我國《2050淨零轉型電力系統與儲能行動計劃》,臺灣的BESS裝置容量預計2025年達1.5GW,2030年將倍增至5.5GW。以目前儲能裝置約佔再生能源裝置容量5%至10%來看,當再生能源裝置容量邁向20GW,就需配套1至2GW的儲能容量。
馮熾煒進一步指出,「5000」與「100」兩組數字,分別代表政府政策與企業承諾,正驅動臺灣儲能市場全面啓動。
首先,政府於2020年實施「用電大戶條款」,要求契約容量5,000瓩以上的企業必須設置再生能源、儲能設備或購買綠電。加上2025年起即將徵收碳費,將使高用電、高碳排企業面臨更高的減碳壓力,不得不積極導入儲能設施。
其次,RE100倡議也扮演關鍵角色。全球超過400家企業加入該倡議,承諾在2050年前100%使用綠電。臺灣已有多家高科技、生技與金融業者參與,供應鏈廠商也勢必要跟上腳步,間接推升儲能建置需求。
安永預估,2023年臺灣儲能市場經濟規模約新臺幣200億元,至2030年可能突破2,000億元,儲能成爲能源轉型不可或缺的一環。
不過,馮熾煒也提醒,BESS屬於資本密集型產業,專案生命週期長達數十年,且需面對短期市場波動與複雜融資結構,建議企業可尋求專業財務顧問協助,透過專案融資規劃與風險控管,穩健投入儲能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