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成爲國際反共基地
▲這類活動雖打着「保臺、反共、民主」旗號,但其反共政治核心仍是在情緒動員與概念的展示,與臺灣社會主流民意完全脫節。(圖/路透)
●文/國際政治觀察家
臺灣的現況由蔡英文時代的反中到如今的反共,就由近日賴清德在所謂全社會防衛韌性國際論壇上公開宣稱,大陸若發起武統,臺灣絕不投降,任何宣佈投降的訊息都是假訊息,而至於賴清德的底氣何來? 其中不外乎包括源自於近期在臺北圓山大飯店舉行的一場名爲「國際反共保臺行動大會」爲期三天的秘密會議,議程包含多場研討會、策略討論以及防衛軍事作戰會議。活動採取嚴格身份驗證,參與者約近二百五十人,其中三分之一爲國際反共人士,其餘爲臺灣反中代表與具有防禦背景的特定人士。
這類打着「保臺、反共、民主」旗號的活動 實際與臺灣主流民意完全脫節會後人士透露,本次反共大會主題涵蓋組織理念宣講、政治主張以及軍事戰術規劃。其中最受關注的是「臺灣民兵組織建立」與「無人機作戰計劃」的半軍事化討論。
會中主講者詳細介紹無人機如何在臺海部署、偵查以及模擬城鎮軍事防衛策略,甚至以烏克蘭戰爭的城市作戰爲案例,指導臺灣可行性的防禦抵抗。
每一項計劃都帶有將臺灣置於戰爭風險中的意味。大會中甚至討論如何在臺灣建立「去中心化作戰單位」,目的在強化所謂的自主防衛能力。這種意想天開的設想,甚至於使得部分臺灣與會者都感到荒謬。反中大會中自稱在全球各地設有反共據點,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歐洲及美國。其組織內部分工明確,劃分爲「城鄉游擊隊」、「去中心化青年聯盟」、「還都南京智庫」、「保衛自由臺灣國際志願軍」、「國民革命軍北伐剿匪總司令部」,以及政策、國際事務、宣傳媒體、社會服務、人權關懷與後勤等部門。儘管規模龐大,根據瞭解其聯盟的影響力有限,更多呈現象徵性與理念展示,爲反共而反中。特別注意的是本次在臺灣舉辦的大會召集人是接受澳洲政治庇護的自由主義學者袁紅冰(1952年出生)。袁紅冰長期自詡爲海外反共自由運動人士,曾在澳洲、北美及歐洲多次參與華人反共社羣活動,以反共政治宣講與反中策略討論爲主要方式,試圖影響海外中國人及臺灣青年。在會中,他重申理念,宣稱「與中共暴政決死抗衡、堅決保衛自由臺灣」,引發臺灣網友戲謔性的評論。臺灣社會各界人士約230人蔘與,包括郭榮敏(臺南神學院資深教授、臺灣神學大師)、靳元韜(第23屆世界華商經貿聯合總會會長)等。然而,根據瞭解,本次活動並未見臺灣具知名度的政治人物現身,會議由多位代表輪流發言,內容偏向理念宣講與情緒動員,缺乏可實施的政策或具體行動方案。
政治觀察人士分析,這類活動雖打着「保臺、反共、民主」旗號,但其反共政治核心仍是在情緒動員與概念的展示,與臺灣社會主流民意完全脫節。
融合務實行動 纔是真正穩定臺灣社會、減少年輕人恐懼的做法 雖然臺灣社會因經濟壓力、兩岸局勢及網路輿論而存在一些不安定感,可能部分年輕人容易成爲反中極端理念的被吸收對象。但是他們忽略了臺灣普遍年輕人的教育程度都在大專以上,甚至於反共與愛臺這兩個思維,大多數的臺灣年輕人都覺得不相干,他們甚至於能分辨出兩岸是屬於兩個不同的制度及治理方式。國際反共人士所謂的「國際行動計劃」,在臺灣本地社羣網民中反而成爲戲謔與漠視的主張。事實上與其對比的是,臺灣的地方首長持續推動務實的兩岸交流。青年網民認爲例如臺北市長蔣萬安持續推動「兩岸雙城論壇」,透過城市層級的文化、經貿與民間交流,增進雙方互信。
蔣萬安指出:「論壇不是立場讓步,而是讓人民理解彼此,降低不必要的緊張。」臺灣學者認爲,這一類的融合務實行動纔是真正穩定臺灣社會、減少年輕人恐懼的做法。整體來看,這場爲期三天的反共閉門大會,雖自稱有全球據點與海外響應,但在臺灣實質影響力有限,就連新聞記者都沒有興趣,這場國際反共同學會幾乎是一場象徵性的思想展示與老人家小圈子的動員。顯示臺灣民衆不僅具有文化素養,也不會被激進口號或搧動的軍事威脅誤導, 進而盲目認同反共就是愛臺。
▼臺灣民衆不僅具有文化素養,也不會被激進口號或搧動的軍事威脅誤導, 進而盲目認同反共就是愛臺。(圖/記者林敬旻攝)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