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被荒謬現象蠶食 專家:中國不只想把國民黨加盟「還要直營」

▲《2025 國家不正常關鍵報告》發佈記者會。(圖/記者湯興漢攝,下同)

記者詹詠淇/臺北報導

辜寬敏基金會今(15日)舉行「2025國家不正常關鍵報告」發佈記者會,民進黨立委張雅琳、陳培瑜,以及臺灣安保協會理事宋承恩、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羅承宗、東吳大學法律系兼任講師王鼎棫均受邀出席。《2025國家不正常關鍵報告》根據今年「國家正常化研討會」爲基礎,由羅承宗主筆撰寫。從AI、政黨、節日、外交、空間等五大面向切入臺灣國家不正常現象。

辜寬敏基金會董事長王美琇在報告序文指出,臺灣各種荒謬現象,逐漸蠶食我們的民主制度,蠶食我們習以爲常的文明理性和常識邊界,讓國家處在極度不正常的狀態。而這種荒謬隨手拈來。從國家名字、國家歷史、空間地名和街道名字、節日訂定、國營企業和駐外單位名稱、政黨名字等,處處都充斥着「中國」的實質與意象。

辜寬敏基金會副董事長林宜正表示,國民黨黨魁選舉投票在即,我們擔憂中國國民黨會不會變成「中國的」國民黨,在這次選舉中,看到中國介選力量成爲關鍵。中共不僅想要把國民黨變成加盟店,而是直營店。站在臺灣人的立場,不樂見看到中國的手伸進來;另一方面,做爲政治上的競爭對手,我們期待在野黨也具有同樣的國家認同,願意與這塊土地共存亡。

林宜正指出,我們對於在野黨的期待,以及對中國勢力的擔憂,顯示出臺灣是多麼的不正常,這些現象在其他民主國家是看不到的。追根究底是因爲,臺灣在民主化的過程當中,沒有落實國家正常化的政治工程,從轉型正義的推動開始,所有事都只做一半,使得人民把威權遺緒當成日常。林宜正也再次警告,中國勢力直接介入,受害的不只是國民黨,而是全體臺灣人。未來在國家正常化的推動過程中,必須邀集更多夥伴一起向前走!

張雅琳表示,空間不只是一個建築、一個地點或者是設施 ,它其實是一個權力展現的一個空間、是一個權力的記憶 ,也可能會有威權崇拜的敘事等等 。臺灣已經是一個自由民主的社會,我們必須要記得在威權時代發生的事 ,所以空間轉型這件事情就特別的重要。

張雅琳強調,空間的轉型並不是只有建築改造 ,而是一種價值選擇。現在行政院轉型正義會報已經決議要將中正紀念堂真正轉型爲民主園區,未來希望加速這件事情成真,讓人民在這個空間裡,能夠真正去理解歷史、瞭解威權。

宋承恩指出,此時此刻國際間正努力澄清「臺灣不屬於中國」。美國在臺協會(AIT)批評中國扭曲《開羅宣言》等歷史文件,強調中國並未擁有臺灣主權。歐洲議會及各國國會也通過決議,譴責中國誤用聯大2758號決議阻擋臺灣的國際參與。反觀國內有些人士竟以中共侵略恫嚇臺灣人民,聲稱是「因爲臺獨,臺海才成爲世界火藥庫。」明知中共操作認知戰影響臺灣選舉,不但放任不管,污衊警示中共滲透的意見領袖,到了面臨全面紅統化的危機纔來示警。

宋承恩強調,2025年臺灣面臨到外部威脅加劇、國際情勢不明、民主深受極化、中國滲透橫行的危機,中國操弄讓人懷疑臺灣是否會以民主喪送主權,加上內部投降論、疑美論、疑臺論,恐將造成國際間懷疑臺灣人民自我防衛的意志。面臨軍事、外交、政治、認知的混合戰,我們必須堅守主權不能退讓,以全方位的總合方法集合一切力量應對。

陳培瑜指出,臺灣要邁向正常化國家遇到非常大的困難,因爲國民黨持續在立院刪減國防、外交、文化的預算,而這些經費都是攸關臺灣對外發聲的工具與利器。國民黨砍掉這些預算,其實就是在阻斷臺灣走向國際的各種可能。

王鼎棫說,臺灣的不正常之處,就是我們難以跟國際間「正常」的交往,究竟我們叫做中華民國或是臺灣?看到R.O.C的Chinese,又讓人聯想到另一箇中國。而在臺灣島內,最大在野黨國民黨的黨主席候選人還喊出「要把黨員變成中國人」,在這樣內外交迫的情況下,誰會把我們當成一個「正常」交往的對象?

薛化元強調,臺灣的國家不正常問題,之所以會長期存在,至少有兩個重要的脈絡,一個是歷史的「失憶」,另一個則是社會化/受教育過程中無法取得正確的資訊。國人受到資訊不足或是長期宣傳的影響,使臺灣社會欠缺共識,而影響改革。因此,國家正常化的工作必須持續推動,提供更多的資訊,這樣假的纔不會講久了就變成真的。臺灣社會才能在自由、民主、人權的價值下,往正常國家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