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榜樣?新加坡有望成亞洲瑞士 4大原因競爭美元日圓
美元、日圓及瑞士法郎被視爲主要的避險貨幣,然隨着美元指數不斷走低,今年以來已下跌超過9%,日圓前景也蒙上陰影,市場開始尋找替代選項,新加坡幣成爲關注焦點。(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元、日圓及瑞士法郎被視爲主要的避險貨幣,然隨着美元指數不斷走低,今年以來已下跌超過9%,日圓前景也蒙上陰影,市場開始尋找替代選項,新加坡幣成爲關注焦點,4大原因看好其成爲與瑞士法郎同等地位的避險資產,有望成爲資金避風港。
CNBC報導,新加坡幣具有避險功能,在於新加坡經濟穩定且財政紀律嚴謹,弱點則是經濟規模較小,交易量與市場深度不如日圓或瑞士法郎,且新加坡的貨幣政策雖提供穩健的環境,但同時「介入管理」也限制匯率發展。
華僑銀行外匯分析師Christopher Wong認爲,新加坡幣已經發揮「準避險貨幣」的效果,尤其在亞洲和新興市場更爲明顯,「雖然新加坡幣不具備如日圓、美元及瑞士法郎等傳統避險貨幣的全球地位,但在金融壓力時期,尤其以亞洲爲中心的時刻,往往能展現防禦性。」
越南興旺銀行集團VP Bank首席投資長Felix Brill表示,新加坡幣具有成爲資金避風港的多項特徵,包括經濟穩定、金融機構健全、經常帳盈餘出色及政治風險低,其貨幣政策讓新加坡具有非凡的穩定性,是避險貨幣追求的目標。
然而Felix Brill也提到,儘管新加坡幣享有很高的聲譽,但經濟規模小,政府所實施的貨幣政策雖能帶來穩定,但同時也限制流動性與深度,使得新加坡還無法與其他避險貨幣競爭,但未來潛力十足。
另有專家認爲,新加坡幣不太可能接近日圓或美元的水準,但有機會成爲亞洲的「瑞士法郎」成爲避險選項之一。國際結算銀行BIS三年一次的調查顯示,美元仍佔外匯市場的88%,日圓與瑞士法郎各佔17%和5%,日圓僅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