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邦交國穩固? 林佳龍點名2國家要特別關注:海地、梵蒂岡
▲外交部長林佳龍。(資料照/外交部提供)
記者陶本和/臺北報導
外交部長林佳龍近日接受網路節目專訪時,談及臺灣與邦交國的狀況。他表示,在上任後訪問過8個邦交國,臺灣目前的12個邦交國總體情況穩固,但海地與梵蒂岡需要特別關注,海地雖政局動盪,但臺灣持續在最困難時刻提供協助,展現深厚的情誼,教廷則因教宗盼與中國互動來往因素,林佳龍也提及教宗近日住院,盼爲教宗祈福。
林佳龍表示,過去臺灣對外援助多以農耕隊、技術團爲主,然而隨着科技發展,臺灣在醫療、資通訊(ICT)等領域的優勢已成爲邦交國最重要的合作資源。例如,在巴拉圭,臺灣協助該國建立醫院資訊系統(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目前已涵蓋全國三分之二的醫院,大幅提升醫療效率與服務品質,智慧醫療的合作也讓臺灣成爲巴拉圭發展不可或缺的夥伴。
林佳龍以巴拉圭總統貝尼亞(Santiago Peña)爲例,他說,貝尼亞感謝臺灣的協助,讓巴拉圭政府更有信心發展爲「南美的臺灣」,貝尼亞在就職典禮上,在衆多拉美國家領袖面前,第一時間提到臺灣,並強調臺巴是「兄弟之邦」,足見臺灣的援助已超越傳統模式,真正融入當地社會。
至於我邦交國情形,林佳龍表示,上任後訪問過8個邦交國,臺灣目前的12個邦交國總體情況穩固,但海地與梵蒂岡需要特別關注。海地雖政局動盪,但臺灣持續在最困難時刻提供協助,展現深厚的情誼,教廷則因教宗盼與中國互動來往因素,林佳龍也提及教宗近日住院,盼爲教宗祈福。
林佳龍進一步闡述「固邦、榮邦、拓邦」的概念。他指出,過去外交工作的目標主要是鞏固邦交(固邦),如今推動「榮邦計劃」,更重要的是讓邦交國與臺灣合作後能夠繁榮發展(榮邦)。當邦交國的經濟與社會進步,周邊國家自然會產生興趣,願意與臺灣交朋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在「拓邦」方面,林佳龍表示,「我的 KPI 是顧好這 12 個邦交國」,臺灣不會爲了增加邦交國數量刻意追求,而是以務實態度深化與友好國家的實質關係,例如:捷克、立陶宛等國家即便未與臺灣建交,但雙邊合作與互動已經比某些邦交國更加密切。這種策略同樣適用於中東歐、巴爾幹地區以及拉美、非洲等地。
林佳龍指出,中國近年來在全球擴張影響力,讓不少國家陷入「債務危機」或「菁英俘虜」,但當地人民感受不到。但臺灣的策略不同,強調以實際幫助當地發展爲核心。例如,在非洲,臺灣曾協助改善公共衛生與糧食供應,而中國的模式則導致當地再度爆發傳染病與糧食短缺,許多國家因此開始懷念臺灣。
最後,林佳龍強調,臺灣的經驗已獲得世界認可,無論是民主、半導體、AI 技術或民間力量,「臺灣已是世界的臺灣」,無論外界如何稱呼,我們代表的就是 2300 萬人民,「勇敢自信、世界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