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70年上市大廠「關廠停產」 專家曝光最後一根稻草
上市輪胎大廠泰豐輪胎,宣佈將旗下觀音廠從暫停生產轉爲永久停產關廠,出售土地、廠房及設備。圖/本報資料照片
70年上市輪胎大廠泰豐輪胎,宣佈將旗下觀音廠從暫停生產轉爲永久停產關廠,出售土地、廠房及設備,土地廠房預計以不低於68億元的價格出售,泰豐結束觀音及中壢廠的運作後,國內已沒有自家工廠,轉往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委託代工廠生產、銷售。專家分析指出,美國政府強硬的關稅政策大刀,正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泰豐13日召開重大訊息記者會宣佈,董事會決議通過,觀音廠永久性關廠停產,待7月1日股東臨時會通過後,以不低於68億元出售。泰豐強調,美國反傾銷稅能否在近年降低存在不確定性因素,且美國又對全球課徵對等關稅,以及汽車零組件25%關稅,不利產業發展。
在此狀況下,泰豐認爲,觀音廠的生產成本已經高於效益,不具經濟與商業利益,爲了改善財務結構、降低固定攤銷及維管費用並減少損失,做出觀音廠的關廠決定。
綜合媒體報導,財經專家汪潔民認爲,關稅大刀,的確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事實上,傳產、製造業與機械業等毛利率較低,且轉嫁成本能力弱的產業本就是貿易戰的海嘯第一排,考驗風險承受能力。
經濟部長郭智輝曾點名,扣件(螺絲螺帽)、手工具、水五金、汽機車零組件、工具機、機械等6大產業,受關稅衝擊較大,政府已提出產業支持計劃,協助傳統產業及中小微型企業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