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鐵新自強號撞土石流出軌 運安會:沒告知員工監視器無AI告警

▲臺鐵新自強號去年6月撞上土石流出軌,乘客走在滿是泥水的鐵軌上。(資料圖/記者陳煥丞翻攝)

記者李姿慧/臺北報導

臺鐵去年6月21日一列229次EMU3000型新自強號撞上土石流後出軌,釀9人受傷,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最終調查出爐,揭露2大肇因,包括該路段監視器不具AI辨識和告警功能,臺鐵未告知值班人員,員工也未及時發現土石流和通報,另司機員也沒發現,導致以118公里高速撞上後出軌,撞上後4秒才剎車。

113年6月21日,臺鐵一列由花蓮縣瑞穗站往北開往新北市樹林站的第229次車新自強號列車,行經花蓮縣新清水隧道後,於新和仁隧道南口前,撞上由大清水溪溢流至軌道上之土石流,造成事故列車3節車廂出軌,9人受傷。

運安會最終調查報告出爐發現兩個肇因,包括臺鐵花蓮工務段值班室即時監看西正線攝影機之原始設計,與值班室內其他攝影機不同,不具有AI辨識及告警功能,臺鐵並未將此差異告知或訓練值班人員,因此值班人員未能即時發現事故前一日及當日均發生土石流溢流至軌道之情況,致未通知行控處轉知列車司機員,以即時停止列車運轉。

第二個肇因則是司機員未收到土石流溢流至軌道上之告警,撞及土石流前,司機員也未發現路線上之土石流,未操作司軔閥或按壓緊急煞車開關,列車約以每小時118公里時速撞及軌道上土石流後出軌,司機員於撞擊後4秒,負傷操作司軔閥把手至緊軔位。

運安會則建議臺鐵建立土石流潛勢溪流觀測、預警、應變之標準作業程序,橋樑檢測建立安全評估與改善追蹤機制,重新檢視修訂預警系統之訓練教材並明確區分具告警功能及未具告警功能設備的差異,以及重新檢視EMU3000型列車訓練教材,着重於EMU3000型列車與既有車型的設備功能的差異訓練。

▲臺鐵去年北迴線土石流,導致新自強號出軌。(資料圖/記者柯政誟翻攝)

對此,臺鐵公司表示,有關229次於北迴線K51+178至K51+200處出軌案,臺鐵公司已完成與農業部農村水保署、林業保育署、花蓮縣政府等相關單位建立聯防機制,並建置CCTV、水位計、土石流告警系統等設備加強監控。同時加強河道清疏及增設擋水牆等改善工程,提升抗洪能力。另修訂CCTV監視、告警及通報SOP,更加明確界定監視工作及權責。

臺鐵公司強調,運安會於該案報告中有關臺鐵部分提出4項改善建議,臺鐵公司將依據運輸事故調查法規定於90天內,提出改善建議執行計劃予運安會審覈,如執行計劃獲運安會同意,後續將予以列管執行計劃,直到解除列管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