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泰菲汶免籤互惠政策突破 背後關鍵原因曝

▲外交部亞東太平洋司長藍夏禮說明,與東南亞三國免籤互惠政策突破關鍵。(圖/記者詹詠淇攝)

記者詹詠淇/臺北報導

泰國、菲律賓和汶萊近期相繼宣佈給臺灣免籤互惠措施,外交部亞東太平洋司長藍夏禮今(1日)表示,我國自2016年起,每年試辦對3國的免籤,加上外交部、駐館及民間等努力,最終於近期達成免籤互惠政策。

外交部今日上午舉行「單位主管例行新聞說明會」,由外交部發言人兼公衆會執行長蕭光偉主持,並由外交部亞東太平洋司長藍夏禮大使進行業務簡報。

繼泰國去年7月宣佈延續對臺旅客免簽證,菲律賓今年6月19日宣佈7月1日起開放臺灣旅客免籤停留14天,外交部長林佳龍也在6月23日宣佈,即日起持臺灣護照可免簽入境汶萊。媒體關心,臺灣對3國試辦免籤多年,但爲何近2年才達到免籤互惠待遇,突破點爲何?

藍夏禮說明,2016年開始,每年試辦對泰國、菲律賓跟汶萊3國免籤,當初目的是方便兩邊商旅或觀光,希望最後達到互相免籤的政策目標。多年來,也持續透過外交部、駐館等,民間也給予很大支持跟督促,經多年洽辦,最近對方政府陸續改變原先作法, 給予我方免籤。

藍夏禮認爲,這是各國政府對林佳龍提出的總和外交的誠懇善意回應,基礎也是基於我國跟東南亞國家本來就有很多實質合作關係,相信彼此免籤提供之下,能更進一步加強、深化與相關國家的實質關係。

一名涉外人士觀察,東南亞國家傳統上採政經分離,但發現在新地緣政治下,多做點平衡不是壞事。加上除了外交部與駐館的長期努力,對方也漸漸發現林佳龍總和外交、榮邦計劃的誘因,也願意深化與臺灣的關係,畢竟中間多一個像臺灣這樣的可信任的夥伴,何樂而不爲?

而互惠免籤措施也有利於雙方商業往來、投資機會,該涉外人士舉例,若單次商旅就要花費上千元的簽證費用,且談商業合作絕非一次就能完成,對投資者可說是「非關稅障礙」、增加成本,因此對方絕對有考量到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