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思念戰爭過世親友!《福爾摩斯》作者不只推理狂、還沉迷「降靈術」

圖爲小勞勃道尼(左)和裘德洛(右)演出《福爾摩斯》劇照,兩人分飾福爾摩斯與華生醫生。圖/華納兄弟提供

發源於英國的工業革命,到19世紀中期已經擴展至整個歐洲。雖然醫學與科學技術取得長足進步,但急遽的工業化與都市化並未直接帶來幸福,反而造成貧富差距擴大、環境破壞、人際關係淡薄等問題。目睹這種現象,許多人開始對科學萬能主義或資本主義社會抱持疑問,而吸引這些人注意的,正是靈性與神智學。

無論靈性還是神智學,都是極難解釋的領域,但只要提到其活動之一是施行降靈術(招魂術),我想大家應該就能立刻浮現具體的想像。

降靈術的歷史相當悠久,最初只是爲了與亡者溝通,由個人委託靈媒或咒術師來施行。然而流行於近代歐美的降靈術卻有所不同,它更像是一種體驗通靈樂趣的集體活動。

近代降靈術起源於一八四〇年代的美國,參加者會圍坐在圓桌旁,彼此牽手,這種方式稱爲「桌靈轉」。當有靈體迴應呼喚現身時,桌子就會轉動、在地板上敲擊,或發出某種聲響。但僅憑聲音仍難以形成對話,因此不久之後,人們開始在桌子上擺放文字盤。

隨着具體形式逐漸確立,這類降靈會也逐漸獲得歐洲上流社會的接納。在妖精與幽靈故事特別豐富的英國,不少人被這種以降靈會爲代表的超自然文化深深吸引;寫下《福爾摩斯》系列小說的亞瑟・柯南・道爾便是其中之一。

雖然以縝密邏輯進行推理的夏洛克・福爾摩斯與超自然的組合聽起來相當令人意外,不過在道爾沉迷於超自然時,該系列的大部分書籍早已問世,道爾本人也早已聲名大噪。據說他沉迷的契機,是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失去了許多朋友與知己。

道爾與超自然的最初接觸,可追溯至他還在愛丁堡大學就讀醫學系的一八八〇年。他曾在英格蘭中部城市伯明罕聆聽一場名爲「死是一切的終結嗎」的演講,但據說當時他只覺得難以置信。

真正改變道爾對超自然看法的,是當時瀰漫於英國社會的氛圍;那是一個許多科學家與文化人士都承認靈存在,並真誠嘗試用科學方法研究、解釋靈異現象的時代。一八八七年成立的超自然秘密結社「黃金黎明協會」中,就有詩人威廉・巴特勒・葉慈與威廉・夏普、近代英國怪奇小說三巨頭之一的亞瑟・馬欽與阿爾傑農・布萊克伍德、發現原子序81元素「鉈」的化學暨物理學家威廉・克魯克斯,以及劇作家奧斯卡・王爾德的妻子康斯坦斯・勞埃德等各界知名人士參與。現代占卜中不可或缺的塔羅牌設計者亞瑟・愛德華・韋特也是成員之一,傳聞他的設計便是基於該結社的教義。

《咒術世界史:魔法、信仰與恐懼的交錯》。圖/楓樹林出版提供

道爾雖然沒有加入這個結社,但有加入一八七二年成立的英國唯靈論者協會(SAGB)。該協會的活動範圍涵蓋靈視、療愈、冥想、前世療法、催眠療法等等,不過道爾並不認同這些研究方式,並在臨終前退出會員。然而,道爾本人卻在一九一六年讓得力助手奧斯汀發起承認唯靈論的議會運動,並自一九一八年起親自展開世界巡迴演講以推廣思想;一九二五年,他在倫敦設立靈異博物館的同時,也出任國際唯靈論者聯盟的名譽會長,始終充滿活力地持續着推廣行動。

在蓋・瑞奇導演、小勞勃・道尼主演並於二〇〇九年上映的英美合拍電影《福爾摩斯》中,反派設爲操使黑魔法的連環殺手布萊克伍德勳爵。考慮到時代背景,這樣的設定其實相當切中要害。電影早期的宣傳再三強調「最忠實於原着」,但或許「忠實於時代背景」纔是更貼切的說法也說不定。

(本文摘錄自《咒術世界史:魔法、信仰與恐懼的交錯》,楓樹林出版,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此爲民俗說法,不代表本新聞網立場,切勿過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