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師大理學院歡慶70週年 臺北科學日引領親子探索永續科技
「2025臺北科學日」於3日在臺師大公館校區登場,活動於今年邁入第11屆,由臺北市教育局與臺師大理學院合辦。(圖/臺師大)
「2025臺北科學日」於3日在臺師大公館校區登場。活動主題「玩轉科學-永續全球行」結合環境永續與科技創新,同時慶祝臺師大理學院70週年及公館校區50週年。
臺北科學日邁入第11屆,由臺北市教育局與臺師大理學院合辦,今年主視覺融入臺北城市與未來元素,包含科學符號、再生能源及人工智慧等科技象徵。
開幕式由大安國小扯鈴隊揭開序幕。臺師大校長吳正己、副市長林奕華等貴賓共同啓動「科學骨牌秀」,展現「知識連鎖反應」概念,象徵科學知識引發改變世界的力量。
雅季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黃學正捐贈200冊由臺師大理學院副院長方偉達翻譯的《愛與數學》,並宣佈設立「楊冠政環境傳播獎」,鼓勵青年投身永續教育與科普傳播。
臺師大理學院始於1955年,初設數學系、理化系及博物系,在時任院長楊冠正帶領下,理學院遷至公館校區開啓新篇章,如今已發展爲5系3所1學院的規模。
吳正己表示,2025年適逢理學院創院70週年與公館校區50週年,特別舉辦系列慶祝活動,展現臺師大在科學研究與人才培育的成果。
現場設置攤位學子涵蓋各學齡層,且領域從物理到化學,從地科到生物,每一個領域都有新奇有趣的實驗。(圖/臺師大)
活動現場熱鬧非凡,現場集結國小、國中、高中到大學各學層的科普攤位多達59個。(圖/臺師大)
現場集結59個科普攤位,從德國在臺協會的光學實驗、南湖高中的半導體體驗,到力行國小的SDGs星空導覽,皆以互動性設計吸引民衆。
「玩轉科學」動手做活動中,魔幻紙陀螺、旋轉直升機等作品讓民衆在操作中學習科學原理,實現「邊玩邊學」的教育理念。
各校攤位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展現環保行動力。仁愛國中推出「用愛發電」,北一女中設計循環經濟遊戲,龍山國中展示自制淨水器,喚起水資源保護意識。
「大師科學秀」邀請多位專家,包括方偉達與黃學正合作的空間思維遊戲,以及蔡正立老師的《磁生電總彙》,爲科學嘉年華增添豐富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