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生憂被標籤化 藍諷乾脆全禁
圖爲參加海峽兩岸大學生新聞營的學生們,2024年8月在北京大學拍照留念。(新華社)
教育部20日宣佈禁止與大陸華僑大學、廣州暨南大學與北京華文學院等3校合作交流,未來也將不採認學歷。不過,在廣州就讀大學的臺生擔心,回臺灣被貼上政治標籤;但也有臺生認爲,畢業後要在大陸工作,「認不認證根本沒差」。
一名在大陸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目前在大陸南方某大學任教的臺籍教師Eric表示,「不是每一個大陸高校的臺生都不愛臺灣,採取全盤否定的作法,等於斷了這些學校臺生返回家鄉的路」。他指出,臺生在陸求學,很多是因父母在大陸工作,臺商在大陸奮鬥爲臺灣賺取外匯,子女卻被斷掉回家鄉工作的權益,臺灣政府在做此決策時,是否有考慮他們的合法權益?
另一位曾在北京攻讀博士並工作多年的臺青George指出,大陸最頂尖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學校也都設有統戰部,「如果聞統戰色變,難道北大清華也要禁嗎?」他強調,大陸很多頂尖高校,在國際排名上遠勝臺灣的大學,如果因政治因素不採認學歷,反而會貽笑大方。
曾在廣州暨南大學就讀博士班的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表示,廣州暨南大學有80多個國家學生前往就讀,民進黨要當井底之蛙是自己的事,但請別破壞臺灣學術對外交流。
傅崐萁痛批,這是民進黨一貫手法,動用國家機器,搭配特定媒體,全面性抹紅抹黑在野黨,卻無視廣州暨南大學是一間百年名校,全世界幾乎所有先進國家教育部都承認廣州暨南大學的學術成果及文憑,結果我國教育部不知憑何依據,指稱對方是統戰學校,實在令人覺得很悲哀。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昨質疑,民進黨若要全面標籤化,乾脆教育部直接宣佈所有大陸學校「統統不合法」,而且如果陸生來臺是問題,那臺生赴陸就學是否也該一併禁止?他表示,民進黨執意封鎖兩岸學術交流,只會加劇對立,這與國際社會期待的兩岸對話、和平發展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