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金融業搶赴越南卡位

近三年本國銀行在越南分支機構獲利情形

不只保險業者前進越南,銀行早已跟隨臺商腳步前往越南佈局。銀行業者與臺商分析,受惠於人口紅利、地理優勢與積極的對外經貿政策,越南不僅成爲國際資金的新熱點,也吸引臺灣金融業與臺商積極佈局,成爲推動臺灣新南向政策的核心據點之一。

根據金管會銀行局最新統計,截至今年3月底,國銀在越南設立的分支機構已達62家,涵蓋12家分行、16家代表人辦事處、1家子行與其下33家分支機構;國銀2022~2024年的越南分支機構稅前盈餘分別爲27.36億元、50.97億元和63.12億元,今年第一季則賺14.39億元,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

而金控業者對越南市場的總曝險金額達3,287億元,其中放款淨額即超過2,300億元,在國銀海外曝險金額排名第20名,超越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等亞洲國家,顯示越南是東南亞市場中,受到臺商和金融業看重的市場之一。

中華民國駐越南大使劉世忠表示,據統計,臺灣名列越南外商投資第四名,僅次於韓國、新加坡和日本,但若將臺商從第三地掛名轉投資越南也算進去,臺灣實際可能排名第二,僅次於韓國。

越南吸引臺商的關鍵是什麼?新光銀行越南胡志明市辦事處首席代表張哲維指出,越南憑藉其一億人口紅利、地理位置優勢及與華人文化高度重疊的環境,成爲承接製造業供應鏈移轉的首選國家,且越南也是少數能夠大規模承接全球產能的東南亞國家。

張哲維指出,從臺商佈局來看,早年聚焦於家具、製鞋、自行車等勞力密集產業,主要分佈在南越地區;近年則轉型投入電子業、半導體等高附加價值領域,佈局也逐漸擴展至北越。銀行業亦跟隨臺商腳步拓點提供授信與財務規劃服務,成爲其海外經營的重要後盾。

張哲維強調,儘管表面上銀行在越南的獲利從財報上看來未必亮眼,但這些企業客戶多數擁有國際事業版圖,還會透過香港、臺灣等地的分行辦理更多金融業務,實際貢獻早已超越帳面數字。

從臺商的角度來看,越南臺商聯合總會胡志明市分會會長曾潮星表示,越南是東南亞簽署最多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國家,涵蓋東協、日本、歐盟、英國等主要經濟體,製造于越南的產品幾乎可行銷全球,也爲銀行帶來更多跨境金融服務需求,如出口融資、貿易結算與外匯避險等,預估未來越南的經濟成長期至少延續10到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