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商諷「我們都珍惜中華民國籍」 盼政府「少反中」着重民生經濟
▲入籍大陸又想恢復中華民國籍身份,內政部修法嚴加三條件。(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任以芳/臺北報導
內政部近日預告修正辦法,臺灣人若領中國護照或在中國設籍而喪失中華民國身分,欲申請恢復中華民國身分者,應符合對我國防安全有重大貢獻等條件。華中、華北臺商接受《東森新媒體EToday》訪問指出,該修法只會影響「少數人」,也就是內政部公佈40多名疑似有陸籍身份的人,因爲絕大多數在陸發展臺灣人都十分珍惜「中華民國籍」。政府此舉看似捍衛主權,卻讓人「冷在心裡」,建議不如加把勁談好關稅,弄好經濟水電等民生議題,「逢中必反」只針對在陸發展臺灣人「搞雙標」、「對立煽動」兩岸的招數很膩,也讓老百姓看倦了。
內政部日前預告修正《在臺原有戶籍大陸地區人民申請回復臺灣地區人民身分許可辦法修正草案》,申請回復臺灣地區人民身分者,應符合「對臺灣國防安全、國際形象或社會安定有重大特殊貢獻」在內3項條件的其中一項。陸委會昨17日表示,「臺灣籍」非常可貴,不是想取得就能取得,這三個條件是把過去審查的標準加以明確化。
對此,全國臺企聯榮譽會長丁鯤華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訪問指出,「這項修法只是影響少數人(申請戶籍或拿陸籍護照),對於大多數臺商臺胞沒有影響。但是這個修法真『沒必要』,也很有針對性,只是對民進黨的深綠選民有所交代。」
「真得不要太雙標,什麼事都逢中必反。」丁鯤華也指出,相較臺灣人過去拿美國、日本、加拿大、澳洲護照的「雙國籍」比例非常高,但是這些人恢復戶籍沒問題,就是雙標,就是有針對性。
根據內政部長3月公佈資料,臺灣只有40多人因疑有大陸戶籍而進入調查程序,有14名國人被註銷戶籍,健保、身分證與護照等也會被取消。反觀長期上百萬大陸打拚的臺商與臺胞依然擁有中華民國戶籍,即使部分人出境2年以上爲歸國,戶籍被遷出,依舊沒有放棄中華民國戶籍。
丁鯤華也指出,「政府爲了這些不到百人放棄國籍,動用國家機器無限上綱,浪費公共資源,也不合乎公共道義與司法正義,讓人覺得只是轉移焦點。」
丁鯤華繼續說,從早期到現在拿大陸身份的人真的非常少,早期是少數老兵回家鄉落戶養老,現在幾乎都過世。即使在大陸工作臺商、臺青,甚至嫁過去的臺灣配偶,直到現在臺二代、臺三代,或是赴發展新臺青,「極少數」主動放棄中華民國國籍。
「臺商看在眼裡,冷在心裡,『逢中必反』讓臺商,在陸發展臺胞心累。」丁鯤華直言,政府應該善盡責任,保護在陸發展的臺灣民衆的權益,相較大陸政府對於海外國民十分照顧,甚至大使館也把臺灣民衆納入照顧。反觀臺灣政府這幾年對於在陸發展臺灣人真的不友善,兩岸關係每況愈下。
丁鯤華也說,現在臺灣政府最迫切的事,應該是搞好民生經濟政策,尤其面對美國對臺疊加「對等關稅」,還有經濟電力等民生議題,真的不能再內耗。
福建楊姓臺商向《東森新媒體ETtoday》表示,該修法沒問題,針對的是「自願」放棄中華民國戶籍的少數羣體,但是「反中」迷思不斷髮酵。比如傳出有位內政部前高層示警,該修法有「違憲」之虞,質疑民進黨要逼臺商、臺生不要去大陸,免得有家歸不得。
▲臺商諷刺,「我們都很珍惜『中華民國籍』,也希望政府多做有利於民生之事。(圖/記者蔡玟君攝)
楊姓臺商也反問,「請問去大陸發展跟拿戶籍有什麼關係?竟然可以聯想扯在一起!從早期第一批臺商到大陸發展至今,放棄中華民國國籍的人少之又少,反倒是一些有『案底』跑去大陸避難,政府爲何不去抓?不去查?」
他也直言「贊成」修法,那些人決定放棄中華民國國籍,想必有充分思考,沒人逼他們去申請大陸戶籍與護照。「希望賴政府『只針對』那些40多名自願放棄中華民國國籍的人,不要把氛圍無限上綱,老想着找其他在大陸發展的臺灣人麻煩。」
大陸華中發展的陳姓臺商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訪問也諷刺的說,「陸委會強調『臺灣籍』非常可貴,不是想取得就能取得。這道理不需要官員來說教,大多數在陸發展臺灣人自己很珍惜『中華民國籍』,也知道紅線與底線。」
「多年來『臺胞證』已經非常好用,那些申請陸籍戶籍和護照也是個人選擇,不明白爲何臺灣有學者稱該修法可以有效嚇阻」,陳姓臺商也反問,「既然要嚇阻,講得好像大家都要去申請,最後內政部資料爲何只有40多人疑似違法持有陸籍身份」希望政府不需要用這種方式「威嚇」,「搞雙標」、「對立煽動」兩岸的招數夠了,老百姓看倦了也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