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日首度合推鐵路文化特展 飲食主題盼激發日人遊臺

臺日合作的「和風×臺味 臺灣鐵路的飲食文化」交流企畫展明天起在日本鐵道博物館展出,現場還原當年的餐車、介紹臺灣鐵路便當發展淵源,播放月臺叫賣便當的紀錄影片等,展示臺日異同,也盼日本觀衆能想到臺灣一遊。

此展由文化部駐日臺灣文化中心、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以及日本最具歷史淵源與代表性的鐵道博物館(位於埼玉市大宮區,又稱大宮鐵道博物館)合作策劃,今天在日本鐵道博物館舉辦開幕式與記者會。

駐日副代表周學佑、駐日臺灣文化中心主任曾鈐龍、文化部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鄭銘彰、東日本鐵道文化財團會長清野智、東日本鐵道文化財團理事長田浦芳孝、日本鐵道博物館館長大場喜幸等出席。

鄭銘彰表示,與每年吸引至少80萬人次造訪的日本鐵道博物館合作策展是他的宿願。2019年文化部成立鐵博籌備處時,即採取以軟帶硬的籌備策略,除進行園區古蹟館舍修復工程,更積極展開臺灣鐵道文化議題的調查研究及車輛典藏、修復,以便培養策展所需的能量。

此展是臺日鐵道博物館機構首次攜手策劃,鋪陳臺日鐵道發展史上延續密切關係的鐵道技術、人文交流所產生的鐵路飲食文化。

周學佑致詞時表示,「臺日鐵道文化是臺日民衆共同的記憶、文化是臺日共同的語言,更是讓世界愛上臺灣的關鍵,期待未來臺日鐵道界有更緊密的合作,以文化爲橋樑,連結世界、拓展臺灣的國際影響力」。

曾鈐龍手指出,「臺灣的鐵道文化與發展和日本有着深厚的歷史淵源,日本在來線的鐵道和臺灣縱貫線鐵道都是軌距1067mm的鐵道」。

他還表示,「臺灣的高鐵就是日本新幹線、日本新幹線就是臺灣的高鐵,臺日有共同的車廂,行駛在共同的軌道,共享民主自由價值,在共同的軌道上,共同攜手駛向美好的未來。」

本展覽共計展出188(組)件物件,來自臺灣157(組)件、日本提供31(組)件,其中更有部分是由臺灣收藏家借展的稀有展件,例如臺灣在日治時代的鐵道飲食器皿、餐車收據。此外,雙方博物館提供大比例尺的車廂模型,搭配不同時代車輛形式圖,增添特展的豐富與可看性。

本展內容除了車站便當,還有臺灣不同時期的鐵路餐盒樣本等庶民記憶,甚至從文學創作、月臺叫賣的影音紀錄,喚起大衆對近代臺灣鐵路飲食文化的印象。

鐵路的飲食文化從月臺的叫賣、餐車的登場以及車上的茶水服務、鐵路飯店等,可看到臺日鐵道飲食議題發展的異同。鄭銘彰站在一段播放月臺小販賣便當的影片說:「這是我在鳳林站拍攝的。」

大場受訪時表示,「過去訪臺時就覺得臺日鐵路文化之間有很強的共鳴,參觀了這次企畫展後,進一步加深了這種感覺。這次展覽主題是關於車站便當和餐車文化,雖然早就知道『便當』一詞在臺日兩國是相通的,但透過此展又發現了更多共通點,同時也注意到了許多不同之處」。

大場還表示,在觀賞此展後學到很多新知識,也讓他想再訪臺。他說:「對於那些第一次接觸臺灣文化、還沒訪臺過的人來說,觀賞此展後,或許會萌生『想去臺灣看看』的想法。」

此展緣起於2023年7月文化部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與日本鐵道博物館簽訂交流合作協定。去年9月籌備處在東京的臺灣文化中心舉辦「搭火車,品臺灣:臺灣鐵路便當物語」特展,算是此特展的前導展。

今天特展開幕式邀請包括日本鐵道文化業界、長期推動臺日民間鐵道交流的專家、團體及僑胞前來。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首任主任洪致文、日本鐵路攝影大師南正時等出席。

特展展期至6月2日爲止。 除了佈置在特展廳內的精彩內容外,兩館在策劃推廣活動時,由日本鐵道博物館引進臺灣鐵路車款的動力模型,在展覽期間2樓的鐵道模型大展間定時操作演出,鐵博餐廳還推出珍珠奶茶、牛肉麪等臺灣風味特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