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日韓陸學者發表新書 分析慰安婦史料爲人權發聲
婦女救援基金會與臺灣日本綜合研究所合作,今發表新書《永不放棄追究日本帝國對慰安婦的責任》。(蔡明亙攝)
婦女救援基金會與臺灣日本綜合研究所合作,在今天(8日)婦女節發表新書《永不放棄追究日本帝國對慰安婦的責任》,集結臺、日、韓專家學者,透過詳實史料與深入分析,喚起社會對慰安婦議題的重視,盼讓社會反思歷史、珍視和平,持續爲人權與正義發聲。
《永不放棄追究日本帝國對慰安婦的責任》 是臺灣首部集結臺灣、日本、韓國、大陸專家學者共同撰寫的學術專書,深入探討二戰期間日本帝國所設置的慰安婦制度。本書透過法律分析、實地調查與倖存者口述歷史,揭示這段被刻意掩蓋的戰爭歷史,並探討如何落實歷史正義。
婦女救援基金會董事葉德蘭說,隨1945年德國與日本相繼投降,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戰落幕,今年是二戰結束80週年,然而戰後有部分議題仍遺留至今未得到解決,尤其是對「慰安婦」責任的追究。
臺北教育大學通識中心兼任教授楊孟哲表示,近年隨轉型正義盛行,過去不公不義的政治、性別岐視等,尤其婦女人權運動也在時代洪流中快速成長,是重新檢視過去婦權議題的大好時機。
楊孟哲強調,臺灣身處大陸、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等多國間的微妙地位,此書以「超越國境」作爲對話的平臺,因此邀集大陸、南韓、日本,臺灣等學者等,目的希望透過各國學者的視角進行對話,在知識的層面上相互理解外,也志在促進日本政府進一步深思,共同尋求真象與和解的可能。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兼任教授藤井志津枝提到,慰安婦問題不只是歷史事件,而是關乎人權與正義的重要課題。面對這段沉痛的歷史,不能選擇遺忘,反而應該更加嚴正地譴責日本政府對此問題的敷衍與逃避,並持續爲歷史真相發聲,讓未來世代記取教訓,避免相同的悲劇再次發生。
沖繩大學國際關係系副教授洪沇伸指出,戰後已經過去80年,如今在韓國,曾經公開承認自己是慰安婦的倖存者幾乎都已過世,目前僅剩大約7人仍在世。儘管時間已經過去這麼久,慰安婦問題仍然是一個敏感的政治議題。然而,自1990年代「慰安婦」問題浮上臺面以來,學術界已經持續收集並整理與慰安婦相關的各種記錄與記憶,或許力量微小,但只要持續記憶,這段歷史就會被流傳下去。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前校長莊棋銘強調,楊孟哲以歷史學家的角度,對慰安婦事件進行深入的調查,不讓歷史的錯誤被遺忘,被扭曲,說慰安婦是自願的就是扭曲歷史,也扭曲人性,難能可貴的是,楊教授是留日學者,並不因而偏袒日本,超然站在歷史公正角度,以捍衛公義態度,鍥而不捨的調查慰安婦的歷史真相,令他非常尊敬與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