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島成綠蠵龜產卵聖地 海保署:共發現221個卵窩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近來發現南沙太平島的綠蠵龜產卵數量驚人,短短4個月內,共記錄到141只母龜上岸產卵,累計221個卵窩,遠高於臺灣其他產卵地的紀錄。圖爲小綠蠵龜爬向大海。(海保署提供/林瑞益高雄傳真)
綠蠵龜相約到太平島沙灘產卵。(國立海洋博物館提供/林瑞益高雄傳真)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17日公佈最新調查成果,發現南沙太平島的綠蠵龜產卵數量驚人。去年6至9月分,共記錄141只母龜上岸產卵,累計221個卵窩,遠高於臺灣其他產卵地的紀錄,且清一色產卵的都是綠蠵龜。此發現不僅突顯了南沙太平島作爲海龜重要繁殖場域的價值,也再度喚起對棲地保育的關注。
海保署表示,南沙太平島位於高雄市政府管轄範圍,距臺灣本島約1600公里,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根據調查結果,太平島的綠蠵龜產卵數量爲全國之冠。相比之下,臺灣其他重要產卵地如小琉球和望安,每年僅有不到10只產卵母龜,蘭嶼則約爲10至20只,總卵窩數更不到40窩。
此次調查由海保署委託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結合海保署的海洋保育巡查員經培訓後共同監測,是臺灣首次系統性研究太平島海龜生態。研究團隊發現,產卵母龜都是綠蠵龜,並記錄到臺灣過去未見的最小體型產卵個體,背甲曲線長度僅84公分,顯示該區可能有大量年輕母龜首次加入產卵行列。此外,研究人員也觀察到多次近岸交配行爲,進一步證實太平島不只是產卵地,更是海龜完整繁殖週期的重要場域。
海保署署長陸曉筠表示,此調查成果凸顯太平島的海龜產卵數量遠高於臺灣其他地區,海龜會返回出生地產卵,證明其棲地的穩定性,便於海龜繁殖。一旦環境遭破壞,可能對整個族羣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
海保署也將把此調查數據納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海龜專家小組年度區域報告,以提升臺灣在國際保育領域的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