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泥獲全球水泥及混凝土低碳評等 籲政府鬆綁法規
臺泥表示,根據全球水泥及混凝土協會GCCA今年4月發佈全球第一個水泥與混凝土低碳評等標準揭露的碳足跡資訊,臺泥卜特蘭石灰石水泥及卜特蘭石灰石水泥混凝土等低碳產品,符合低碳水泥評等,爲全臺建材業中唯一雙達標的業者。
臺泥今天發出新聞稿表示,臺泥的水泥及混凝土均符合GCCA「低碳水泥」與「低碳混凝土」標準,展現低碳技術實力。此外,臺泥在中國大陸、土耳其、葡萄牙、西非等地生產的低碳產品,也全符合GCCA頒佈的低碳評等標準(Low Carbon Rating,LCR)。
臺泥建議政府參考歐洲經驗,鬆綁影響水泥減碳的相關法規,鼓勵並加速國內替代原燃料及減碳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更重要的是,透過公共工程等大型採購案優先採用低碳建材,引導市場需求,帶動營建產業減碳,進而驅動國內水泥產業加速綠色轉型。
臺泥董事長張安平曾表示,臺泥在全球各地皆以生產當地最低碳的水泥爲目標,但臺灣生產的水泥卻是集團內各區中碳排最高的,這並非臺泥缺乏技術,而是受到諸多法令限制。張安平強調,要達成淨零減碳,水泥產業必須進行大幅度改變。
他表示,臺灣現行仍以50年前法規管理水泥產業,對照GCCA公佈的水泥低碳評等標準,臺灣在許多法令制約下,臺泥即便是國內唯一符合GCCA低碳水泥評等,也僅能達到最基礎的F等級。
臺泥響應GCCA的低碳倡議,推出符合國際標準的低碳水泥與混凝土產品,也樂見政府開始研擬臺版ETS(溫室氣體總量管制與排放交易)制度接軌國際;然而水泥業作爲難減排產業,低碳轉型需政府跨部會的政策支持,尤其在積極推動臺版ETS下,更應高度重視「碳泄漏」的風險。
臺泥呼籲,政府應同步實施臺灣版ETS與臺版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以確保國內積極減碳的企業不會因減碳而面臨進口高碳排產品的不公平競爭,進而避免減碳成效被抵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