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泥董座為股價抱屈 網友不買單!挨酸「不務正業」:股東才委屈

臺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張安平(右)及總經理程耀輝出席。記者曾原信/攝影

臺泥(1101)近日股東會上,董事長張安平爲股價表現不佳抱屈,強調公司早已跨足綠能與儲能,但資本市場仍「只把我們當水泥公司」,未給予合理評價。他表示目前仍處於「種樹」階段,無法大方發放現金股利,並自嘲「我姓張,不姓黃(意指黃仁勳)」,希望股東着眼長期發展。然而這番話被網友戲稱爲「苦情牌」,引發熱烈討論與嘲諷。

根據新聞內容,臺泥股價從2月下旬高點35.25元滑落至昨日收盤29.35元,跌幅逾16%。股東關心公司是否將啓動庫藏股提振信心,總經理程耀輝表示,由於3月發行可轉債,按規定三個月內不得實施庫藏股,需等6月20日後纔可能討論。張安平強調,公司長期投資方向明確,若從2016年持股至今,年化報酬仍達14.4%,希望股東能耐心等待企業轉型結果。

對於張安平「種樹論」及自認被市場誤解的說法,一名網友在PTT分享心得表示,張安平強調長期佈局,無法將現金全數發出,並主張資本市場應將臺泥視爲綠能公司而非傳統水泥業。他也整理張董向小股東解釋的長期投資報酬數據,指出張安平是試圖以誠意挽回投資人信心。

不過,多數網友對這番說法並不買單,留言紛紛砲轟:「0.07元EPS,股價趴着正常」、「你自己怎麼不買?」、「不務正業搞綠能,股東才委屈」。有網友直指:「要救股價就拿自己錢買進」,認爲董事長若真看好未來應該加碼自家股票,而非空談遠景。

不少網友也對張安平的「長期投資報酬說」嗤之以鼻,認爲當前績效纔是重點,「誰管你是什麼公司,賺錢纔是王道」、「要漲就喊AI水泥啊」,嘲諷他錯失蹭熱潮機會。也有人戲謔:「傳產乖乖倒一倒,臺灣只需要臺積電」、「以前的存股,現在只能存骨」。

更多留言則對臺泥的轉型表達懷疑:「搞什麼綠能、儲能?自己的三元能源搞得怎樣?」、「能元早該壯士斷腕了」、「高雄小港那邊爛到爆」。還有人提出公司基本面問題:「股本太大」、「EPS這麼低怎麼比妖股」、「你還不如去買亞泥,人家連續63年獲利」。

也有股東苦中作樂:「紀念品很實用,乾脆轉型紀念品概念股」、「我有三張,全持股最爛的」、「我在等跌到10元再進場」。雖有少數聲音感謝過往疫情期間的報酬,但整體氛圍對臺泥未來發展普遍悲觀,認爲單靠張董的一番話已難扭轉信心。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