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中小學科展建興拿第1 讓Q彈粉圓和牙齒碰撞出好心情
建興國中參加臺南市中小學科展,4組拿第一,晉級全國賽,並獲得團組第一。記者鄭惠仁/攝影
臺南市中小學科展落幕,建興國中榮獲團體組第一名,共有14組資優班學生及5組普通班學生與賽,有4組作品拿第一,晉級全國賽,展現跨班級、跨能力層次的優異表現。其中「Q不容緩!粉圓彈性模型之建立」,學生設計出粉圓製作的最佳參數,讓Q彈粉圓和牙齒碰撞出的好心情。
校方表示,學生的研究主題新穎、實驗設計嚴謹,充分體現跨領域學習與創新思維。化學類「拜鈀兄弟-奈米酵素造氧能力探討」,學生黃堃捷利用氧化還原電位找出最佳催化劑,藉由Pd²⁺與Pd⁴⁺的轉換,讓鈀奈米顆粒與雙氧水反應持續產氧,未來有望應用於實驗教學與醫療氧氣供應。黃堃捷表示,過程中多次遇到瓶頸,但指導老師楊孟勳、黃千芬持續鼓勵,讓自己堅持下去,這份肯定讓也讓自己更堅定未來朝向科研努力的決心。
地球科學類的「AI星捕手-人工智慧探索小行星之可行性研究」,學生蔡鎧謙、葉韋頡和龔昶睿在指導老師楊孟勳的帶領下,運用人工智慧技術結合南瀛天文館與天文愛好者提供的觀測資料,開發出可辨識小行星的AI模型,期盼能在全國賽激發出更好的能量,持續發揮學習潛能。
生活應用組「現代鬼動風水儀-利用壓電效應偵測並分析風場訊號之研究」,學生瞿佑恩說,以前就對風水說感到好奇,在楊志鴻老師指導下,又偶然發現鬼動草現象,這次科展結合了壓電效應,利用電訊號顯示壓電片震動情形的電場資訊,提供了全新的偵測方式,希望日後經過改良優化後,能對建築學和氣象學有一步的貢獻。
生活應用組「Q不容緩!粉圓彈性模型之建立」,學生戴翊喬、黃若慈和邱筠琦,在熊桓翊老師指導下,用日常生活的粉圓爲研究主題,學生表示,珍奶是平日我最愛的飲料,時常期待Q彈粉圓和牙齒碰撞出的好心情。然而市售粉圓烹煮時考量成本與製作方便,導致口感過於軟爛。於是應用了Taguchi實驗設計,定義並最佳化關鍵製程參數,未來可提供給不同成分與粒徑的粉圓客製化方案。
校長侯志偉表示,從科展看到學生用行動證明「每個孩子都有無限可能」。無論是資優班或普通班,只要給予適當的引導與舞臺,孩子們都能展現非凡潛力。感謝指導老師的付出,期許這股追求真理與創新的精神能持續在校園深耕,讓科學教育更加紮實而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