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治水展現成果! 黃偉哲拚效率:以有限經費換最大效益

▲臺南市政府積極推動治水工程,市長黃偉哲表示,全市共計165條區域排水、總長655公里,目前整治率已達65.9%,市府有效利用現有415億元資源,發揮最大防洪效益。(圖/記者林東良翻攝)

記者林東良/臺南報導

臺南自古地勢低平、排水困難,面對極端氣候衝擊,臺南市政府積極推動治水工程,市長黃偉哲31日表示,全市共計165條區域排水、總長655公里,目前整治率已達65.9%,雖距離全面改善仍需800億元經費,但市府已有效利用現有415億元資源,發揮最大防洪效益。

黃偉哲指出,臺南面積達2,192平方公里,與大臺北地區約2,457平方公里相當,然而治水資源卻存在巨大落差。大臺北治水經費總投入已超過1800億元,包括基隆河整治、大臺北防洪計劃三期與都市排水改善等,防洪標準已達200年重現期,都市排水能力達每小時78毫米,是全國最高標準。反觀臺南目前排水設計僅爲10年頻率、堤防25年不溢堤,明顯面臨極端氣候壓力挑戰,防洪韌性亟需升級。

臺南市府迄今已投入「易淹水改善計劃」、「流域綜合治理計劃」242億元,以及「前瞻水環境計劃」173億元,合計415億元。近期受到丹娜絲颱風外圍環流與7月28日西南氣流夾擊,降雨劇烈,但經整治完成的三爺溪流域,包括崑山科技大學、太乙工業區、中華醫事科技大學等淹水熱點皆平安過關,安南區十二佃、麻豆埤頭社區、北門三寮灣與錦湖社區、將軍青鯤鯓社區、學甲北側等也發揮良好治水效益。

黃偉哲強調,治水是長期工程,市府將持續積極爭取中央經費,補足約385億元資金缺口,打造更有韌性、宜居且安全的城市,攜手市民迎戰未來可能更加嚴峻的氣候變遷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