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運河曾有多起殉情案 運河奇案被改編電影《運河殉情記》

臺南市運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1992/06/05 李鋅銅攝影)

1926年,歷經四年人工開鑿的臺南新運河正式通航,全長3782公尺、寬37公尺的水道連接臺南與安平兩地,不僅解決了安平港淤積問題,更帶動當地經濟繁榮,離奇的是,當時竟然有多起殉情案件在此發生,其中最廣爲流傳的便是海關職員吳皆義與藝妲陳金快的愛情故事。

【推薦閱讀】 【臺灣犯罪事件簿】兩封遺書意外揭真相! 「臺灣戰後第一代渣男」張白帆 頭七送20朵「白玫瑰」 兇手最後的禮物成破案關鍵|2008年白玫瑰命案

臺南運河的前身可追溯至清道光二年。1822年曾文溪決堤,大量泥沙淤積於安平,臺江內海幾乎被填平。日治時期,古運河因疏於維修逐漸淤積無法通航,日本政府一度考慮疏濬卻因經費龐大作罷。

1922年,臺灣總督府技師松本虎太設計監造新運河,新運河將安平港航運延伸至臺南市區,物資可經由海運經中正路轉中山路到臺南火車站,海陸交通串聯,帶動臺南都市發展。

然而運河開通後兩個月,就傳出跳河自殺事件,此後竟成風氣,一個月不傳出六七件跳水案反倒成爲新鮮事,1932年,是臺南運河「情死」事件的高峰期,不分日本內地人或臺灣本島人,男女投河殉情事件層出不窮。

臺南警察署新設派出所,在運河邊設立「地藏王菩薩」鎮壓,也採取加強宣導、立告示牌、置扶梯繩索、添加照明設備、加強巡邏等措施,甚至警告跳水者不得土葬,卻依然無法遏止殉情風潮。

其中以吳皆義與陳金快殉情案最爲有名,1927年新町臺籍貸座敷南華的藝妲金快,與海關職員吳皆利俗名海水者,兩人用褲帶綁在一起投河殉死,至今仍對整起案件有不同說法,無論如何,整起案件相當出名,不僅有了以「臺南運河奇案」爲題的歌仔戲,在戰後的1950年代,改編成電影《運河殉情記》和《運河奇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