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新蛇窟 半個月連抓5只大蛇 全是臭青母
臺南蛇類頻繁出沒,安南區什二佃1處雞舍半個月接連出現5只大蛇。(圖:shutterstock/達志)
近日天氣炎熱,臺南市安南區公親寮公學路1段因蛇類頻繁出沒,被稱爲「蛇窟」。另外,安南區什二佃1處雞舍,日前也出現1只長達1.5公尺的王錦蛇(臭青母),已是半個月來第5只大蛇,全部都是臭青母,最大長達2公尺,堪稱新蛇窟。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蛇類達人鄭琨諺表示,日前接獲1戶養雞人家通報雞舍有蛇入侵,他抵達後看到1只剛吃飽的臭青母,動也不動,利用雨傘順利捕獲,隨即帶往野外野放。
鄭琨諺說,該處雞舍約4、5坪大,這半個月來雞蛋幾乎全被蛇吃光,他上個月抓到第1只,接着陸續又捕獲4只,全部都是臭青母,且每隻都1公尺以上,最大長達2公尺,當地蛇類出沒比公親寮還密集,勘稱新蛇窟。
王錦蛇又稱爲臭青公、臭青母,長約2公尺左右,背面暗黃綠色,鱗片黃底黑緣,身體前半部有30條左右黃色斜紋,腹面黃色、有黑色斑紋。
王錦蛇無毒,主食爲鳥卵、鼠類和其他蛇類;個體較大,活潑、兇猛,行動敏捷,是無毒蛇中攻擊性較強的種類,遇到驚嚇時會從肛門腺分泌出帶有臭味的液體,所以又叫臭青母或臭青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