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中華陸橋釀2死挨批設計不當 市府擬改車道數

臺南中華南路往東要進入中華陸橋時的車道不對稱,汽機車容易擦撞,南市交通局、第一警分局及多名議員、里長昨會勘。記者袁志豪/攝影

臺南市東區中華陸橋交通流量大,橋的西端上橋處,上月23日女騎士與同向大貨車擦撞身亡,由於前年也發生幾乎一樣情況的死亡車禍,民團質疑車道設計不當;爲此,南市府與議員昨會勘,擬將上橋處與橋面,調整成相同的車道數。

中華南路一段爲四線道,最內側爲左轉專用道,汽機車均行駛外側與中間兩線車道,往東直行通過大同路二段要上中華陸橋時,橋面車道縮減爲兩線。臺南市人本交通促進協會理事長林詠軒說,逼得機車在上橋處需往內側鑽過去,容易與汽車擦撞,前次出事時已提醒過,但市府僅在上橋處裝「機慢車行駛請遠離大型車輛」告示,應調整車道配置。

2023年4月26日下午1時許,61歲楊姓婦人騎車載着孫子在上橋處與大貨車擦撞,婦人傷重不治;上月23日清晨8時許,49歲林姓婦人騎車也在相似位置與大貨車擦撞身亡,兩案的大車駕駛都被依過失致死罪嫌送辦。

交通局長王銘德昨下午會同轄區第一警分局,市議員林依婷、朱正軒、蔡宗豪,及在地裡長等人會勘,朝中華南路往陸橋「兩線對兩線」調整。

林依婷建議,最外側車道調整爲右轉專用道,機車無法直行就不能上橋,並於兩個直線車道的前方設機車停等區,綠燈時機車就能優先上橋;在場的藍綠議員看法一致。

王銘德擔心,橋下有住家,禁止最外側車道不能直行,住戶恐無法接受、抗議回家的路變得很麻煩,不過綜合意見後,會依此方向在兩週內提出正式方案,再辦理聯合會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