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區挖出古代人骨「腿骨超長」 地方耆老:疑爲荷蘭人
▲文資處於中西區大銃段進行文資調查作業,發現疑爲荷蘭人骨。(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記者林東良/臺南報導
臺南中西區忠義路附近近日挖出古代類遺骸,再度引發地方熱議,主要是因爲現場接近荷治時期赤崁樓外圍、清代「臺灣總鎮署」軍政地區,加上遺骸的腿骨特別修長、疑爲「異族」的骨態,地方耆老口懷疑是與鄭軍交戰時陣亡的荷蘭士兵,爲古都再添一筆歷史疑案。
事發地點爲中西區忠義路三段後段銜接長賢街的市政工程周邊,施工單位日前於鄰近區域地表作業時發現疑似人骨,立即停工,並通報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文資處也隨即會同警方到場勘查,初步確認爲清朝至日治時期的古墓葬遺骸,現場也依民俗進行法事祈福,盼靈安工程順利。
市府文資處24日指出,該發現並不是在3-34-20M計劃道路實際開闢範圍內,而是屬於「鎮署及周邊遺址遺構調查案」,爲市府於地上權開發前依法啓動的文化資產調查作業,非所謂「考古挖寶」行爲。調查地點爲大銃段2、5、13、16地號,由市府委託考古中心採等距抽樣方式進行鑽探與槽溝評估,目的在於確認地下文化層儲存狀況,作爲未來都市利用參考依據。
文資處長陳思瑀表示,遺骸發現後,已依法成立專案小組,並依規定通知警方處理,後續將進行完整測繪、紀錄並回填,資料將納入調查報告儲存。對於當地里長轉述耆老提到昔日該地或爲小北城外亂葬崗、戰爭陣亡之地,將進一步由考古中心彙整口述歷史與田野調查資料,讓這份文化調查更具在地溫度與歷史深度。
市府強調,文化資產的保存是一項嚴謹且負責任的工作,文資處將持續秉持尊重歷史、保護文化的原則,確保每一處土地在開發前都能經過妥善調查,也讓這座城市的歷史記憶得以被理解、被看見,爲未來留下有價值的文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