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青農串聯展活力 李佳翰自創文旦外銷品牌成「黃埔1期」學長

吳佳翰是臺南市新農人政策首期班員,後來成爲麻豆區少數有能力自創品牌外銷文旦的農民,被視爲青農「黃埔1期」學長。(程炳璋攝)

臺南市自民國101年起推動新農人政策,10多年來累積培育2400名在地青農,這羣人彼此串聯成立聯誼會,近年成爲農村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麻豆區李佳翰爲首期新農人班員,靠着掌握網路行銷與汲取農業資訊先機,一路從農3代蛻變有能力自創外銷品牌,自銷文旦到各國,被視爲「黃埔1期」的青農學長。

47歲的李佳翰年輕時擔任1家知名連鎖日料吃到飽餐廳「上閣屋」臺北店長,管理數十名員工,32歲時心中牽繫故鄉的母親、妻子與2名女兒,毅然辭職歸鄉,從農3代作起。

從在繁華的臺北市餐廳管理員工,到鄉下柚子園管理文旦,雖然落差感大,李男仍堅持夢想,當年正好碰上臺南市政府首創新農人政策,要輔導年輕人返鄉務農,李男成爲首期學員,除了上課汲取新知與管理技術,還自行上網到經濟部找外銷貿易商建立合作,從供貨商作起。

爲熟悉外銷作業,李男一度進入貿易商工作,一段時間後自己對接海外,自創品牌「5012」成爲產地集貨者,將文旦直接從自家果園賣到各國,管道擴及大陸、香港、加拿大、日本到新加坡。因市場供不應求,再向外租地,擴大生產面積。

李男將果園經營的有聲有色,現爲麻豆區少數有能力自創品牌外銷的農民,更被選爲百大善農,他的成就終獲家族長輩認可,順利接棒「政權轉移」,現在大部分農地與外銷事業由他管理、推動。

臺南市10多年來培育出至少2400位青農,這羣年輕人彼此串聯,自組聯誼會,除了有總會,還在各地設分會,透過羣組互相提供最新農業資訊,還懂得利用AI發文行銷產品。其中李佳翰就被視爲是「黃埔1期」的青農,後來還有更多青農前仆後繼加入中央推行的青農輔導政策。

近年來,許多傑出青農陸續進入在地農會,擔任理事等要角,甚至投入社區農村再生工作,成爲農村內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