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硓𥑮石街再造 民代籲速規畫

臺南市中西區信義街穿過古蹟兌悅門,因城門以硓𥑮石建造,舊稱硓𥑮石街,議員建議信義街儘速規畫成爲歷史建築再造的起點,讓「五條港」文化風華再現。本報資料照片

臺南中西區信義街又稱硓𥑮石街,社區大學結合居民關心地方事,設置「埕南25」廣播站,並結合社大學員的創作打造老街爲美術館,最近又有黃宅完成整修,引來人潮;有議員建議信義街儘速規畫成歷史建築再造的起點,讓「五條港」文化風華再現。

副市長葉澤山說,信義街與同樣在中西區的「蝸牛巷」,約在同一時段改造,蝸牛巷有位於市中心的優勢,但信義街老街改造上,看到了公私協力活化老街,不管是民宿、餐飲都經營出亮點,會再和文化局檢視巷弄中的巷弄,針對需要再整理處做進一步整理。

臺南市中西區信義街穿過古蹟兌悅門(圖),因城門以硓𥑮石建造,舊稱硓𥑮石街,議員建議信義街儘速規畫成爲歷史建築再造的起點,讓「五條港」文化風華再現。本報資料照片

信義街穿過古蹟兌悅門,也是臺南唯一仍通行的舊城門,因城門以硓𥑮石建造,信義街舊稱硓𥑮石街,目前街區有多家民宿及10多家餐飲店,臺南社區大學結合居民、商家在此設置埕南25,策展也提供地方開會之用,社大也以信義街「妖貓」傳說設計妖貓遊戲讓遊客體驗、油畫老師張駿業帶領學生繪製街區上的貓咪及周邊的景點;另,位在信義街46巷的老屋「黃宅」整修完於6月開放,成大建築系進駐策展,都讓信義街熱鬧起來。

市議員沈震東表示,文化局過去推動蝸牛巷改造,結合文學地景、街區燈飾與畸零地活化,塑造獨具特色的歷史場域,而近期聲名漸起的硓𥑮石街區,獲國土署支持進行歷史街道整修,但各歷史建築多靠自籌資源分頭整建,街區整體性與文化故事性明顯不足,呼籲市府活化硓𥑮石工藝與匠師文化,結合兌悅門與今年府城300的活動,重現五條港文化風華與再現歷史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