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深度小旅行!後壁頂長社區超有趣宋江廊道、「俗女養成記」菁寮老街吃俗女餐桌…「金牌農村」一日遊玩法大公開
臺南是深受旅客喜愛的城市,從文化古都走向鄉間農村,會發現也藏有許多魅力玩法;最美味的大地、山海食材從農村誕生,最有人情味的地方也在農村,如果你喜歡愜意與從容感,不妨來趟「臺南金牌農村」一日遊。
金德興藥舖現在是咖啡館。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金牌農村的概念來自於 1961 年盛行至今的德國農村競賽(Dorfwettbewerb),鼓勵各地農村社區秀出自己的特色、創新與永續發展的未來性,成爲各國翻轉農村的典範。
臺南農村一日遊行程出爐 人人都能體驗金牌農村
臺灣的全國金牌農村競賽來到第三屆,臺南從 83 個優秀社區中精選出最具特色的農村社區參賽,最終後壁區的「頂長社區」榮獲銅牌、白河區「草店社區」與善化區「溪美社區」也展現強勁實力入圍全國決賽,這些優質農村社區紛紛展現豐碩成果。
爲了讓更多民衆能夠親身體驗金牌農村的魅力,臺南市政府特別規劃將這些精彩遊程上架到雄獅旅遊,讓旅客也能輕鬆來趟深度農村之旅,走進得獎社區,體驗從產地到餐桌的完整旅程。
目前已推出多條臺南金牌農村路線,包括「米香有約,『稻』後壁旅行1日」、「白河關帝廳蓮香藝遊1日」、「溪美田園到蘆竹溝漁村1日」等精選行程,讓民衆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不同的農村體驗。
後壁頂長社區 品嚐最美味的芭樂鮮果、芭樂冰沙
位於臺南後壁的「牡丹果食果園」,由返鄉青農兄弟王義政、王義漳共同經營,專注栽培在地特產珍珠芭樂、帝王芭樂與紅心芭樂,800多棵芭樂樹全以人工親自澆灌。
後壁頂長社區「牡丹果食果園」主人王義政,以種植美味芭樂爲傲。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牡丹果食果園」中有不少親人貓咪,貓可嚇走吃果實的鳥類,也是友善種植的小幫手之一。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紅心芭樂甜美有汁。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王義政說「芭樂最好吃的季節,就是從中秋節過後到隔年三月。」因此他們堅持只在秋冬盛產期採收,確保生產又脆又甜的芭樂。不過近年與後壁區農會、在地小農攜手推廣食農教育,逐步轉型爲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觀光果園,所以明年將會保留一塊區域,栽種一年四季都能採收的芭樂果樹。
在「牡丹果食果園」除了大口吃芭樂鮮果、體驗芭樂冰沙、甘草芭樂等多種吃法,也能進行少見的芭樂採果體驗,由於芭樂和其他水果不太一樣,不容易判斷熟度,因此會由果園主人告訴大家哪些是成熟芭樂,再由遊客親手摘取,感受從樹上到口中的直送清甜。
在「牡丹果食果園」可體驗芭樂冰沙、甘草芭樂等多種吃法。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頂長社區宋江廊道 既酷又完整的宋江陣文化
全臺灣有多個保留「宋江陣」文化的地方,以前爲什麼流行宋江陣?臺灣在清領末期治安不佳,各地村莊爲了保衛家園,以水滸傳108名人物神化後的「宋江陣」練武自保、加強巡防;另一部分,也成爲宮廟迎神的陣頭。
而臺南頂長社區的紅磚藝術牆「宋江廊道」就是個比想像中還有趣的地方,總長217公尺的宋江廊道紀錄了國內少數特色藝陣之一:在臉上彩繪的長短樹永安堂「拍面宋江陣」,傳承了150年的拍面宋江陣每逢四年一次開館套練,屆時可親眼見證由20人同心協力展演的傳統文化技藝。
臺南頂長社區「宋江廊道」紅磚藝術牆。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師傅們現場展演宋江陣。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來到宋江廊道,沿路欣賞11幅生動刻畫各式武打動作及知識的畫作,彷彿跟隨宋江陣浩蕩巡守社區,牆面上還有QRCODE,手機掃描後可以看到拍面宋江陣影片,搭配文字更容易理解。
若有機會,推薦一定要參加當地的文化走讀活動,可愛的老師傅都是宋江陣專業面師,推着武器車,帶領旅客一路深度講解,用故事與腳步,帶旅人回到熱血與智慧交織的年代。
可推行的武器車,不過這些都不是正式演練時使用的器具。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宋江陣專業面師,帶領旅客一路深度講解。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長短樹永安堂的拍面宋江陣已傳承150年。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來到宋江廊道,沿路欣賞11幅生動刻畫各式武打動作及知識的畫作。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走讀結束後,回到開闊舒適的長短樹公園進行臉譜提袋絹印DIY,線條勾勒臉譜輪廓,爲宋江陣文化留下一份實體記憶。
開闊舒適的長短樹公園,是當地民衆喝茶聊天的所在。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臉譜提袋絹印DIY。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長短樹放牧蛋 你有見過這麼快樂的雞嗎?
同樣位於臺南後壁頂長社區的「長短樹放牧蛋」,是臺灣最溫馨的養雞場之一,也是全臺不到1%飼養的天然放牧蛋場,由一對年輕夫妻經營,三種品種的母雞都能在無藥放牧環境中自由生長、社交、休息。
「我們這裡的雞很親人喔!」一靠近放牧區域,母雞們有如菜市場裡熱情的婆婆媽媽,立刻好奇地涌過來包圍在我們腳邊,咕咕、咕咕聒噪地打招呼,丟出「你們是誰?」的疑問。
位於臺南後壁頂長社區的「長短樹放牧蛋」養雞場。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母雞在無藥放牧環境中自由生長。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長短樹放牧蛋主人樹哥。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如果瞭解過籠飼雞的故事,就會知道那些雞非常可憐,終其一生過着被壓榨的日子;近年友善飼養的放牧蛋吹起風潮,由於飼養成本高,當然反映在蛋價上,不過吃過放牧蛋的人幾乎都回不去了。
因爲母雞隻要健康快樂,生下的蛋自然好吃,而且牠們的飼料中加了靈芝、蔬果、有機亞麻籽,雞蛋新鮮之外品嚐起來還有股淡淡甘甜,非常特別。另一方面,只要多花一點錢,就能支持母雞獲得人道飼養環境,許多人都是願意的。
長短樹放牧蛋在飼料中加了靈芝、蔬果、有機亞麻籽,雞蛋品嚐起來有股淡淡甘甜。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雞晚上是睡在樹上,所以我們在半開放雞舍設計了棲架,每天看牠們一整排在上面睡覺,真的很可愛!」長短樹放牧蛋主人「樹哥」談起雞,眼裡總有光,言語中充滿有關雞的小知識,不難想像他有多用心守護這座珍貴的養雞場。
遊客來到這裡,可以參與放牧蛋雞場導覽並與母雞互動,不妨像抱貓一樣把輕輕母雞捧起,你會驚奇地發現,牠們的羽毛都像少女秀髮般柔軟細緻,充滿美麗的光澤。另外也能體驗刺激的撿蛋活動,並現場煎放牧蛋DIY,親身認識放牧飼養的價值,相信你也會成爲放牧蛋理念的守護者。
遊客可體驗刺激的撿蛋活動。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煎放牧蛋DIY。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長短樹放牧蛋經營者夫妻,處處都能感受他們對母雞與環境的愛。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無米樂社區 《俗女養成記》拍攝地菁寮老街
提起臺南後壁,最知名的景點就是菁寮老街。前有紀錄片電影《無米樂》,片中樂天知命的昆濱伯總說「心情放輕鬆,不要想太多,無米,人就快樂啦!」;後有人氣電視劇《俗女養成記》,女主角陳嘉玲的老家就是金德興藥舖(阮家古厝)。
1968年落成的公糧倉庫,改造成現在的「步谷農創館」。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臺南菁寮「步谷農創館」。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以《無米樂》出名的昆濱伯,創下10公斤冠軍米以新臺幣100萬元賣出的驚人紀錄,但他全數捐獻成立「無米樂基金會」。圖中爲昆濱伯的女兒。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這條菁寮老街過去曾是商店林立、繁榮熱鬧的「嫁妝街」,建議旅客在週末假日時前來,才能感受到凝結昔日風華的景象:在菁寮男女約會聖地的 80 年老店「和興冰菓部」吃古早味香蕉冰與紅豆牛奶冰;逛逛製作最有臺灣味「LV提袋」(茄芷袋)的茄芷工坊、結婚嫁妝用品與生活百貨、結婚必備的臺灣花布行、三合院羣、巴洛克式建築「黃家古厝」、無米樂昆濱伯ㄟ店、金德興藥舖(《俗女養成記》拍攝地)、百年碾米廠等。
菁寮老街曾被視爲嫁妝街。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菁寮公有零售市場。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製作最有臺灣味「LV提袋」(茄芷袋)的茄芷工坊。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建議週末假日到菁寮老街,纔會有更多攤商店家迎客。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金德興藥舖爲《俗女養成記》拍攝地。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返鄉青年、在地有志人士則將新的氣息吹進菁寮老街,後壁俗女村商店、有間紅茶冰、俗女餐桌料理、開設在義昌碾米廠的咖啡店「MINI Coffee House」等,都充滿了創新及文藝元素,引人注目。
來過一次就知道,菁寮老街並不是那種「複製貼上」到處都有的老街,特色鮮明,值得喜愛古樸老時光的人細細走訪。
後壁俗女村商店。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菁寮老街上的有間紅茶冰。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義昌碾米廠的咖啡店「MINI Coffee House」。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MINI Coffee House。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俗女餐桌,料理精緻。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俗女餐桌可吃到經典臺南味。 圖/欣傳媒提供,林芳如攝影
延伸閱讀》
臺南深度旅遊景點:「金牌農村」一日遊玩法,後壁頂長社區藏超有趣「宋江廊道」、《俗女養成記》菁寮老街吃俗女餐桌
臺南農村一日遊推薦!日本遊客指定必喝白河版咖啡凍奶茶「藕咖奶」、文藝風格荷染DIY
※本文由《欣傳媒》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