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社造有成:我們這一「佳」 建構青年交流平臺編起少年ㄟ青春夢

▲臺南市佳里區公所,從2011年就投入社造,帶着社區邊學邊做,全區24個社區就有20個曾參與社造計劃,13年的社造成果可在佳里區公所網頁或臉書粉專走讀佳里之美。(圖/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記者林東良/臺南報導

臺南市佳里區公所,從2011年就投入社造,全區24個社區就有20個曾參與社造計劃;接着更進一步申請進階社造計劃,成爲溪北地區首推審議社造的地區;這幾年以深入在地、建構青年社造交流平臺爲主軸,藉由影片拍攝、旅遊專書出版,讓國人發現佳里的美好,13年的社造成果,可在佳里區公所網頁或臉書粉專走讀佳里之美。

佳里舊稱蕭壠社,是溪北沿海地區開發較早的地區,更是平埔族人的聚集地,隨後歷經明清、日治文化、以及鹽分地帶文學的洗禮,造就出佳里區多元文化與人文涵養;而在2011年臺南市文化局推出「臺南市社區營造計劃」時,佳里區公所率領轄區內漳洲、六安、延平、子龍等社區齊聲響應,首推「深耕文化、文化生根」計劃,辦理多場研習課程、跨區觀摩互訪等活動,一邊推廣社造理念、建構佳里區社區文化地圖;一方面盤點轄區內的在地特色產物,像是牛蒡、甘蔗、玉米、鹿肉等,藉由在地餐桌辦理,喚起社區居民愛鄉意識、鼓勵居民參與社區事、提升社區生活層次。

接着臺南市自2016年開始鼓勵公所推動公民審議社造,佳里區公所於2017年至2019年進一步申請進階型社造計劃,透過公所辦理的審議社造提案說明會、願景工作坊、共識會議、公民大會、提案工作坊等,讓社區民衆發掘到青年人口外移、文化傳承等議題;2020年到2024年佳里區公所重新調整社造計劃的腳步,並以【青年回佳】爲目標,期許透過在地青年社造平臺的建構、緊扣深度家鄉文化體驗的議題,讓青世代能感受到家鄉的美好。

因此,佳里區公所在2022年推出【來佳????迌】的社區影片,把每個社區的景物、特色,用青少年最擅長、熟悉的方式與之接軌;隨着臺南400的到來,各地掀起來臺南的旅遊熱,佳里區公所趁勢在2023年推出一本【來佳????迌】的旅遊專書,一口氣推出4條旅遊路線,分別是:以農村食農教育爲主的眷戀農村心體驗、以親子兒童遊樂場爲主題的親子一同來踏青、探訪民俗竹技藝的文化與藝術之旅、以及走入尋常百姓日常的生活巷弄尋寶趣;每到週末假日,不少家長帶着小朋友跟着旅遊專書,一起來深入佳里,感受每一條路線帶來的驚喜體驗。

2025年佳里區公所以建置青年社造基地爲目標,推出「臺南400,青年攏來佳」計劃,並以拍攝【回留佳里】訪談影片,網羅漳洲社區的社造富二代蘇亭安、三日工作室的陳榕笙作家和高菀苓老師、日光內海蔣素儀執行長、啾咖哩老闆邱漢德、旅人牧場老闆孫維芬、彭雲南與黃毓斌、以及眷鳥好食訂製所老闆楊凱鈞,他們有些是接手家業、有些是退休返鄉、有些是倦鳥歸巢;不約而同回到這個溫暖又富有人情味的故鄉,展開一場場青春冒險的創業旅程。

文化局表示,臺灣社區營造一路走過31個年頭,區級社造的模範生如佳里區公所歷年來熱心推廣社造,轄區內共有24個社區或協會,曾參與社區營造計劃的單位就有20個,參與率相當高;這幾年的社造目標放在青世代,增加參與社造的年齡層與創新議題。這部【回留佳里】的呈現只是一個開端,他們會持續壯大這個青年社造基地,讓返鄉的青年,持續編織着青春夢、在佳里繼續編寫屬於他們的在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