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藍軍批烏山頭水庫「種電」 蔡育輝:要民進黨中央立即喊停二期種電

▲國民黨團批評烏山頭水庫鋪設光電板,要求民進黨中央立全數拆除並停工二期工程。(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記者林東良/臺南報導

臺南市議會9日進行水利局工作報告,國民黨團議員再度針對烏山頭水庫「水面光電案」開火,痛批中央執意在民生水源地「種電」,不顧民怨與環境疑慮,要求立即拆除一期光電板、全面停工二期計劃,「不要讓鄉親喝光電水」,水利局長邱忠川迴應,將向中央轉達議員與地方民意的反對聲浪。

議員蔡育輝指出,烏山頭水庫長年供應民生與農業灌溉用水,卻被光電板鋪滿約12公頃面積,嚴重影響水質與生態。他強調,颱風豪雨已多次造成光電板外泄破損,中央仍一意孤行推動二期工程,地方民衆已羣起反對,「民進黨中央的檢測報告人民不再相信」,呼籲應全數拆除一期設施、停止二期施工。

國民黨團同場也建議市府成立「再生水基金」,主張將臺南兩座再生水廠(安平與永康)的營運盈餘納入基金管理,讓再生水成爲市府「金雞母」,避免重蹈城西焚化爐民間獨攬營利的覆轍。

議員蔡淑惠指出,安平與永康再生水廠共投入超過75億元建設經費,每日供應8.1萬噸再生水給臺積電使用,至今銷售金額達10億元,但餘額全回市庫,「應該成立專屬基金,讓收益滾動再投資,興建第三座再生水廠」。

此外,蔡育輝在質詢中也關心花蓮馬太鞍堰塞湖潰壩災情,追問水利局長邱忠川「是溢流還是潰壩?」邱局長解釋說,水滿過水庫溢洪道叫『溢流』,但堰塞湖沒有溢洪道,水從堰塞湖的頭大量流過,底部軟了災害就發生了。蔡育輝再追問,所以是『潰壩』邱局長說,是。爲防止悲劇發生,責任歸屬就非常重要,目前馬太鞍高山段由林業署管,河川中段由水保署管,下游由水利署管,如果沒有中央評估錯誤,造成中央主管的堰塞湖『潰壩』,何須由地方政府負責疏散?民進黨中央爲何至今還在推卸責任?

議員尤榮智則批評,近日災情頻傳,總統賴清德稱「國軍不入民宅救災」的說法令人錯愕,「這樣會讓基層士氣受挫」。他並提醒市府應加強低窪地區巡視,落實抽水設備調度。

議員林燕祝也指出,永康區中華路CF幹線第三期雨水下水道工程進度僅3%,已三度流標,「政府爲拚污水建置率,反讓雨水工程缺工停擺,這樣淹水問題只會更嚴重」。

整場質詢中,藍營議員火力集中在中央政策與地方執行落差,要求市府在水資源與防災議題上更積極發聲,勿讓民怨持續擴大。

臺南市水利局補充說明指出,堰塞湖非人工填築土石壩,爲防止災害發生,監測及,疏散是保全民衆生命安全重要措施,近期花蓮堰塞湖災害事件,民衆關注臺南市境內水庫,是否會因溢流而危及下游安全。水利局表示,境內水庫均由中央管理,水庫興建其土石壩在施工過程中皆經嚴格的品質管制與安全檢驗,確保結構穩固與運作安全,此外,水庫管理單位均依照「水庫建造物安全評估辦法」規定,定期執行水庫安全評估及安全檢查,監測機制相當嚴謹,確保水庫營運安。

水利局說,天然堰塞湖壩體多由山崩或滑坡的鬆散巖塊組成,壩體穩固及安全性遠不如人工填築的水庫土石壩壩體。水利局指出,水庫土石壩的設計及施工管制嚴格,設計上會設置「溢洪道」,在水位上升至一定高度時,可自動或人工開啓排放多餘水量,以避免水位過高危及壩體安全,因此,水庫之泄洪,也屬正常排洪作業,民衆無需過度擔心。然而堰塞湖是因地震或大規模崩塌阻斷河道所形成,與人工興建的水庫不同,並未設置溢洪道等安全排洪 設施。當降雨使水位上升至堰頂產生溢流時,水流會對堰體產生淘刷作用,若堰體結構鬆散,恐導致潰決,進而危及下游地區安全。

水利局強調,爲防止堰塞湖潰決造成災損,最有效的 方式是加強監測與預警,密切觀測水位變化,並在溢流前 及早疏散下游民衆至安全地點,確保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