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揪惡臭禍首 是畜牧非工廠
臺南市政府環保局設立的「異味污染物官能測定室」,由通過專業訓練的「嗅覺員」負責異味測定。(環保局提供/洪榮志臺南傳真)
空氣中逸散的異味不僅讓人備感困擾,還容易引發敏感族羣頭暈、噁心等症狀。鑑於追查異味污染源具有時效性,臺南市政府環保局爲加快處理民衆通報、迅速查明異味來源,2020年設立「異味污染物官能測定室」以來,赫然發現全市最大的異味污染源,竟然不是工廠排放的異味,而是畜牧業,顛覆大衆的想像。
環保局表示,對於異味污染源稽查,目前除佈設大量的微型感測器,並透過大數據分析,搭配現場精密儀器查覈設備,實施勤查重罰、不定期採樣稽查外,也建置專業的異味污染物官能測定室,達成「即時分析、迅速告發」的目標。
其中,異味污染物官能測定室從2020年設立以來,從稽查、採樣到判定異味是否超標,採「一條龍」全程自辦,不僅縮短處理時間,也強化現場應變能力。尤其,多數的異味檢舉都發生在夜間,自從設立測定室後,環保局可以隨時派員出勤,並即時採樣,大幅提升稽查及處理效率。
環保局進一步分析,每年官能測定室平均執行約40件異味測定,全市常見的異味來源,包括:畜牧場、工廠、餐飲油煙及露天燃燒等,其中以畜牧業的比例最高。
臺南光是今年至今官能測定室共檢測15件周界異味污染案件,其中有12件都與畜牧業相關;未達標準的4件中,畜牧業也佔了3件,顯見畜牧業已成爲臺南市主要的異味來源,顛覆一般人原本以爲佔臭味大宗的工廠異味。
環保局還強調,異味測定由通過專業訓練的「嗅覺員」負責,每次檢測需由6位嗅覺員同時進行,並需先通過花香、糖焦、汗臭、成熟果實、糞臭等5種氣味辨識測驗,確認嗅覺敏銳度符合標準;同時,測定當天不能化妝、不能吃重口味食物,也不能感冒鼻塞,以高規格流程確保檢測公正客觀。
另外,爲了持續強化異味稽查的量能,臺南市原本已有78名嗅覺員,近期又有22人完成培訓,希望讓未來的異味稽查更即時,執行力也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