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建城300年…成大用竹子「築城」 人文歷史與當代創作對話

成大師生呼應臺南建城300年,創築出臨時性特色場域「藝術竹城」舞臺,今天揭幕。圖/成大提供

今年臺南建城 300 年,成大師生在小東門城垣遺址前,以課程學習方式建築教學及工藝實作,創築出臨時性特色場域「藝術竹城」舞臺,今天揭幕。希望藉此喚起學生、市民、旅人理解府城空間紋理的歷史變遷,除做爲辦活動的共享空間,也促進校園與城市的文化交流。

成大副校長陳玉女、人文社會中心楊政達主任、文學院院長高實玫、建築系顏嘉慶、歷史系陳文鬆等老師及學生參加「藝術竹城」揭幕活動,與「踏溯臺南」課程多次合作的臺灣府城隍廟主委郭榮哲等廟方人員也共襄盛舉。開幕式上,老師馬薇茜帶領藝研所暨戲劇學程碩士生袁丞揚、蔡爲奐、盧思羽示範扯鈴及展示戲曲身段,傳統戲曲課程學生臺文系陳宥緯擔任主持,藉此示範竹城舞臺的多樣使用。

陳玉女說,成大校園裡有清朝、日治、民國等時期的元素,許多師生會從小西門出入校園,從而體會到先民入城、出城的感覺,這是歷史與現代的結合。學校透過課程,讓學生從文獻理解到手作落實,體認到歷史與城市發展的密切關係,「藝術竹城」舞臺是一個完美的轉譯。

楊政達表示,今年是府城建城 300 年,成大透過「藝術竹城」方式與城市文化相呼應,結合了許多課程以及老師的力量。

建築系學生翁宇誠也分享,大家一刀刀削切竹子,學着利用水泥灌打基礎,才懂得先民建城花費的心力與技術,課程讓同學們獲得了集體的榮耀與成就感。

成大全校性通識課程踏溯臺南「成大人之道」及建築系實作課程,今年以「府城建城 300 年」爲契機,在小東門城垣遺址歷史場域,構築一座以木、竹爲材料,6 公尺寬、3 公尺高的「藝術竹城」舞臺,呼應「府城 300」。

建築系老師王逸璇、葉玉祥、顏嘉慶、黃恩宇開設「築竹城─府城 300 校園舞臺構築計劃工作營」,在春假期間搭建出舞臺木結構,再由歷史系陳文鬆、臺文系曾薰慧、資工系楊中平、文學院陳志昌老師開設「築竹城─府城 300 校園舞臺竹編工藝實作」,上月完成竹編織學習及施作。

成大表示,雍正年間第一代府城爲木構圍城,第二代城垣後以刺竹構築,反映先民因地制宜、使用自然資源的工程智慧。隨着時代變遷,原初的木竹城風貌已難以尋覓,但可以將木竹材料作爲課程的藝術創作元素。

成大師生呼應臺南建城300年,創築出臨時性特色場域「藝術竹城」舞臺,今天揭幕。圖/成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