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海漂廢棄物還沒清完楊柳颱風又來 這件事不能等
水利署第6分署清理南區黃金海岸親水公園堤岸段的海廢,主要是竹子、木頭,遇颱風暫放在堤岸旁。記者鄭惠仁/攝影
上月丹娜絲颱風加上連續幾周下雨,以及8月初豪雨,臺南各處海岸都有大批海廢,及河川帶來的漂流物,好不容易各單位快完成清理,楊柳颱風又來,也勢必再帶來可觀廢棄物。水利署第6分署風災後已在臺南清除120公噸海漂物,臺江國家公園也已清理上百公噸,但還沒清理完。另沙灘上數千廢棄蚵棚,市府也加緊清理中,希望能在8月底前完成清除。
2023年之前3年南部地區沒有受到颱風直接侵襲,風災未帶來大量海漂廢棄物,但去年連續幾個颱風都侵襲到臺南,也造成風災後海岸有大量廢棄物,水利署第6分署、臺江國家公園管理處及南市府等都花了可觀的經費清理。今年7月先有丹娜絲颱風,帶來可觀雨量,加上西南氣流影響,連續下雨,各河川無不沖刷下許多垃圾、木頭等廢棄物流到出海口,各權責機關也採取清理動作。
水利署第6分署長謝明昌表示,該分署掌管區域含括高雄、臺南,每年處理的海漂廢棄物也是臺灣最多,每年編列近2千萬清理,清除海漂分定期清、有通報部分立即清、及颱風事件前後的緊急清。丹娜絲颱風後,臺南海漂清除約120噸,投入200萬元;高雄海漂清除約80噸,投入清理經費約150萬元。颱風多海漂廢棄物就會多,會持續清理,恢復美麗海岸風景。
臺江處副處長賴建良指出,該處每年清理海岸廢棄物金額近1千萬,去年連續數個颱風帶來可觀海漂廢棄物,經費就見肘,而向上級爭取補助經費,目前臺江處所轄臺南海岸的海漂廢棄物持續清理中,已投入310萬清理上百公噸廢棄物。
目前是臺南牡蠣浮棚養殖的禁養期,廢棄的6、7棚廢棄蚵棚正有市府委託業者清理中,農業局漁港及近海管理所長張順得表示,廢棄蚵棚暫置五個點,而非散列在海灘,影響景觀,破碎後也陸續由業者載走。雖然7月以來常下雨,但未明顯影響到作業,目前多數蚵棚已完成清理,希望能在8月底完成處理,10月養殖季就要開始,蚵農都在做準備,希望來季能有好收穫。
臺南市黃金海岸四鯤鯓處有大量已破碎的廢棄蚵棚,颱風過後曬乾後即可載走。記者鄭惠仁/攝影
水利署第6分署在臺風前清理南區黃金海岸親水公園堤岸段的海廢,主要是竹子、木頭。圖/水利署第6分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