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20多歲男子赴東南亞旅遊 返臺確診屈公病

臺南今公佈第2例屈公病境外移入案例,衛生局也呼籲,無論是屈公病或登革熱,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清除孳生源,民衆應定期檢視戶內外環境,落實「巡、倒、清、刷」,澈底清除積水容器,防止病媒蚊孳生。圖/南市衛生局提供

臺南市一名家住善化小新裡的20多歲男子,近期前往泰國、印度等東南亞國家旅遊,返臺時從香港轉機入境高雄,孰料卻出現發燒症狀,雖登革熱快篩陰性,但經檢驗後確診爲屈公病,男子目前住院治療中。

衛生局表示,該名男子爲今年臺南第2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經檢驗確診後,衛生單位及區公所昨天已前往個案居住地室內進行緊急噴霧罐防治、環境孳生源清除及病蚊媒密度調查等,並規畫化學防治作業。

衛生局說明,屈公病爲第2類法定傳染病,傳播病媒蚊主要爲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等,發病初期症狀與登革熱、茲卡病毒感染症相似,主要是發燒、關節疼痛或關節炎、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或皮疹等,部分感染者倦怠感和關節痛會持續數週至數月,與登革熱表現不同。

衛生局強調,無論是屈公病或登革熱,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清除孳生源,民衆應定期檢視戶內外環境,落實「巡、倒、清、刷」,並澈底清除積水容器,防止病媒蚊孳生;另提醒計劃前往東南亞國家或流行地區的民衆應做好防蚊措施。

臺南今公佈第2例屈公病境外移入案例,衛生局也呼籲,無論是屈公病或登革熱,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清除孳生源,民衆應定期檢視戶內外環境,落實「巡、倒、清、刷」,澈底清除積水容器,防止病媒蚊孳生。圖/南市衛生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