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1到4月交通死亡達114人 黃偉哲:全面檢討即時改善

臺南市交通局透過增繪視覺性減速標線與設置彎道警示,降低事故發生率。圖/臺南市交通局提供

根據交通部最新統計,今年1至4月,臺南市交通事故30日內死亡人數偏高,引發市府高度關注,市長黃偉哲責成道安團隊聚焦機車、高齡、自撞三大高風險族羣及特性提出對策,從工程、教育、執法三方面同步推進,強調「不逃避、不粉飾,實事求是」。

黃偉哲表示,交通安全是市府最重視的施政項目之一。面對交通事故數據的警訊,市府團隊已全面啓動滾動檢討及即時改善制度,尤其針對機車、自撞、高齡用路人等事故熱點族羣強化防制措施,目標是讓市民「行得安全、走得安心」。

交通局統計指出,今年1至4月間,30日內死亡事故共奪走114條人命,當中以駕駛分心(如恍神、緊張、心不在焉)爲主因,佔比達28.9%,其次爲高齡機車事故(27.2%)與機車自撞(15.8%)。交通局長王銘德表示,這些肇因多與駕駛者本身狀況相關,與道路設計關聯較低,加上事故發生點遍佈各區,缺乏集中熱區,顯示防治挑戰複雜。

市府強調,每起A1事故均在5日內完成現勘與改善措施,1至5月已完成38處工程改善項目,包括標線補繪、增設防撞護欄、號誌優化與提升夜間照明等。市長並親自主持道安會議,推動跨局處協作機制。

王銘德說,就整體A2事故受傷案件觀察,1至4月相較去年同期微減116人,針對曾發生自撞或事故風險高的路段,如白河172甲線、柳營165線等路段增繪視覺性減速標線與設置彎道警示,並檢視道路配置降低用路人不慎行駛路肩所致事故問題;在執法面針對超速、路口未停讓、闖紅燈等違規項目執法密度,並於尖峰時段強化路口巡查與見警率。

除工程改善外,市府也同步展開執法與宣導行動。針對超速、闖紅燈、路口未停讓等違規項目加強取締,並提高尖峰時段見警率。教育方面,交通局透過「路老師」走入社區,結合學校推動交通安全課程,並展開「學生通學安全守護專案」,向高齡者宣導用路風險,從小紮根正確的防禦駕駛觀念。

交通局指出,將依「道路交通安全多元提升計劃」,持續推動33項具體行動,並強化事故熱區健檢制度,滾動檢討、即時應變。市府呼籲市民務必保持行車專注,避免疲勞與分心駕駛,高齡用路人則應審慎評估身體狀況,採取更保守的行車方式。唯有全民合作,才能守護回家的路。

臺南市交通局透過增繪視覺性減速標線與設置彎道警示,降低事故發生率。圖/臺南市交通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