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在稅率vs.投資拔河
行政院30日重申,副院長鄭麗君率領談判團隊仍在華府磋商,基於深化臺美經貿關係等2大原則努力,盼完成維護國家利益等4項任務與增進雙方科技等2項目標。但外界卻早已傳言紛飛,包括美國要求臺灣砸3,000億美元(約8.9兆新臺幣)投資軟銀孫正義的AI園區、臺灣稅率25%與臺積電不同意核心技術外泄有關等,然都遭黨政人士否認。
至於8月關稅宣佈後是否存在臺美繼續談判的可能性,政院人士表示,有相關進展會再適時對外說明。
美政府已釋出就算8月稅率回升後,除與中方談判進程外,與各國的談判仍有延長賽的訊號。
對此,相關人士表示,幾個原因使臺灣談判進入延長賽機率較高。一是大國因素,中美談判或影響臺灣;韓國現有三星、現代等企業飛美助陣,或使臺灣號碼排較靠後。二是臺灣產業與貿易結構,與預期較晚公佈的半導體232調查高度相關。
三是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29日再強調,開放部分市場不行,須完全開放、關稅纔有得談。該立場與此前傳出政府打算分批降美汽車等進口關稅方案不符合,也難符合政院糧食安全、產業利益等任務目標。
四是日歐大幅對美投資,臺灣該投資多少、資金來源需思考。但日本傳僅1%~2%爲實際投資、剩餘爲貸款,操作空間較爲彈性;只是日媒傳出,川普在與日本負責談判的經濟財政政策擔當大臣赤澤亮正談判時,每降1%關稅就會要求日本讓利,因此臺灣最後談判很可能變成關稅稅率與投資規模數字間的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