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談判 爭取晶片優惠待遇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提議美臺晶片生產「五五分」,對臺灣經濟和全球晶片產業都會帶急劇轉變。(美聯社)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赴美談判,預計今天回臺。(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日前透露,美臺即將有重大協議。行政院長卓榮泰9月30日證實,「談判團隊正在美國進行最後階段關鍵性的談話」,率隊的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預計10月1日回到臺灣。美媒指卓的談話顯示,臺灣終於接近與川普政府達成貿易協議。
卓透露鄭麗君今天回臺灣
卓榮泰昨在立院進行新會期施政報告並備質詢,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鍾佳濱詢問,鄭麗君請假未列席,到哪裡去了?卓榮泰回答,鄭麗君也可以算是有一個任務,現在率領談判團隊,與美方進行最關鍵的實體性磋商,並表示「你明天就會看到她了」。
美國財長貝森特8月中旬接受日本產經新聞專訪時曾說,「尚未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應該會在10月底之前大致完成。」除臺灣還在限期前衝刺外,美國與墨西哥的談判也尚未完成。
美媒9月30日引述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臺灣經貿談判人員於上週末抵達華府,與美國對等官員進行第5輪實體諮商,尋求美方降低對臺課徵的20%對等關稅。
知情人士還透露,雙方討論議題包括臺灣對美投資,此外,臺灣官員也在尋求爲晶片產業爭取更優惠的待遇(favorable treatment),該產業目前在美國安調查之下,面臨被課徵更高關稅。
我代表團形容會談「正面」
鄭麗君此行是否與美方召開總合性會議,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昨日僅迴應,將適時向國人報告。卓榮泰在立院表示,談判團隊秉持「維護國家利益、維護產業利益、維護國人健康及糧食安全」4大原則,爭取對國家、產業有利的最終結果,尚在積極努力中。
盧特尼克9月27日受訪時稱,美國太依賴臺灣生產的晶片,他提議美臺生產各半,也就是「五五分」。美媒指,這是要求臺灣把更多投資及晶片生產移往美國,對全球晶片產業和臺灣國內經濟而言,都會帶來急劇的轉變。
儘管盧特尼克拋出晶片要求,震撼臺灣科技業,但知情人士稱,臺灣代表團仍形容與美方的會談很「正面」。另外,臺灣日前承諾,未來4年將自美採購100億美元的黃豆等農產品,這也有助於改善談判氣氛。
美國於今年4月對半導體進口啓動國安調查,預計結果即將出爐。川普總統曾放話,將對晶片徵收最高100%的關稅,但近日傳出不同課徵版本。日前美方已公佈與日、歐簽署的貿易協議內容,除實施15%對等關稅外,日、歐一些關鍵產業的稅率也是15%,其中就包括半導體。
美課日韓、歐關稅爲15%
據歐盟執委會發言人表示,美國承諾對歐盟藥品、半導體徵收的關稅不超過15%。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也說,美日聯合聲明已確認,日本相關產業享有美國的最惠國待遇(MFN),關稅不會高於對其他國家課徵的稅率。
韓國的對等關稅與日、歐同爲15%,但降低產業關稅部分迄未商定,因此對美談判的壓力也很大。韓國承諾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但美韓就投資的方式一直存在分歧。
臺灣出口至美國的暫行對等關稅稅率爲20%。卓榮泰日前強調,臺灣目標是爭取更好的對等關稅稅率,努力爭取不疊加既有稅率方式計算,並一併協商與232條款有關的半導體關稅;一旦達成協議,會將完整協議文本送交國會審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