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關稅半導體、汽車零件、藥品列重點 保健食品業者忐忑

臺美關稅談判,半導體、汽車、藥品列重點。路透

臺美關稅談判讓企業界引頸期盼結果,包括半導體、汽車零件、藥品等都被列爲重點,國內汽車製造業憂心受到衝擊。輪胎業者憂關稅稅率若超過百分之廿,恐影響企業生存。藥師界則擔憂,本土生技業者苦日子就要來了。

至於被經濟學人指稱臺灣恐受到巨大沖擊的半導體業者,包括臺積電、日月光和華邦電等半導體指標廠都冷靜以對。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日前表示,擔心的是關稅影響全球經濟下滑。

國內轎車輪胎業者表示,先前對等關稅九○天寬限期間,業界趕着出貨讓貨物準時到港,但也有業者暫緩出貨,迄今訂單仍不穩定,未來若美對臺關稅超過百分之廿,供應商恐被迫轉嫁關稅提高的成本,恐衝擊企業利潤與生存空間。

桃園市總工會副理事長劉勝銘說,全臺汽車製造業零件工廠家數二七七五家,上下游就業人口員工約卅萬人。劉勝銘說,桃竹苗是汽車產業重鎮,約有六到七成,涵蓋零組件、整車等領域,平均年齡介於四十到五十歲,若臺灣進口汽車關稅大降,將致中高齡失業,勞工未來命運堪憂。

「全臺灣的車市,都在等八月公佈。」劉勝銘說,關稅遲未公佈,已經衝擊到車市,零組件外銷也被取消,都在等關稅;他憂心若關稅大降,未來二到三年內大量勞工面臨失業危機。

彰化縣花壇鄉全拓工業生產汽車零件,主要訂單來自歐洲保時捷、藍寶堅尼、法拉利等。董事長吳崇讓說,雖沒直接銷美國,但銷歐產線仍間接受波及,因歐洲車要銷美國也受關稅影響,接單量已下降一成。

臺北市藥師公會前理事長張文靜表示,如果美國要求臺灣大幅降低保健食品的進口關稅,臺灣消費者有福了,但本土生技業者苦日子就來了。

張文靜指出,這對本土生技業者來說,可是一大考驗,臺灣內需市場小,加上製造成本較高,本土保健食品售價很難壓低,如美國知名保健食品大廠直接來臺販售,本土藥廠、生技公司恐受傷慘重。

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理事長鬍耀中表示,面對美國關稅戰,不少全球性藥廠已凍結人事,就是擔心獲利受影響,以致衆多藥品恐無法穩定供貨,這類危險性是存在的。

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日前主持法說會表示,臺積電生產報價均採離岸價格,換句話說,後續牽涉到對等關稅或晶片關稅,都是客戶要負擔。他說,臺積電在意的是終端產品成本墊高,若消費者購買意願降低,影響全球經濟下滑。

日月光集團營運吳田玉也說,全球都會受到關稅影響,不管外部環境怎麼變化,產業都會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出路。

華邦電董事長焦佑鈞指出,現階段新全球化是朝向在地化發展,集團在美國德州設立辦公室後,已評估在加拿大設立據點的可能,主要是爲服務北美市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