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背景下開放世界遊戲排名,最佳的都在這兒!
太空一直是一個可以肆意發揮想象力的設定,電子遊戲張開雙臂欣然接納了這一點。這些遊戲可以是關於探索浩瀚星系、在外星生存,或者駕駛星際飛船穿越小行星帶,但每一款這種 太空主題的開放世界遊戲都爲玩家提供了自由與探索的獨特融合體驗。
這些遊戲中的一些備受讚譽,以至於家喻戶曉,而另一些則默默隱匿於幕後,等待愛冒險的玩家去發現。
在《星際拓荒》中,時間循環與存在主義恐懼構成了一種 令人意外地愜意的組合。玩家扮演一名被困在22分鐘循環中的外星探索者,每次循環都以太陽劇烈的超新星爆發而結束。目標是什麼呢?解開這個生死並存的太陽系的奧秘,並弄清楚爲什麼一切都會重置。
在《星際拓荒》(Outer Wilds)中的探索讓人感覺極具個人色彩。每個星球就像是一個手工製作的謎題,都有自己的故事要講述,從沙漏雙星(Hourglass Twins,遊戲中的星球名稱)的流沙,到深巨星(Giant’s Deep,遊戲中的星球名稱)那怪異、易碎的空洞。遊戲沒有戰鬥,但它不需要戰鬥。在好奇心和求知慾的驅使下,探索帶來的純粹興奮感讓每一刻都意義非凡。這是一個關於知識、失去和繼續前行的故事。
《星空》爲玩家呈現了一個充滿無數需要去探索的故事的星系。作爲貝塞斯達(Bethesda)數十年來的首個新IP,它將該工作室標誌性的開放世界敘事風格帶到了遙遠的太空。從熙熙攘攘的太空港到孤獨衛星上被遺棄的前哨站,每個地點都有故事可講,而且往往都有秘密等待被揭開。
該遊戲的模塊化造船系統讓玩家能夠建造出體現自己風格的飛船,無論是靈活的戰鬥機還是巨型貨船。角色扮演(RPG)元素讓每個決策都很重要,從與外星物種的外交接觸到決定玩家發展道路的道德選擇。雖然有些人可能會將其與《輻射》(Fallout)或《天際》(Skyrim)相比較,但《星空》(Starfield)有着獨特的魅力,它將硬科幻與太空海盜的刺激感融合在一起。
說到讓太空變得可愛,《異星探險家》(Astroneer)已經將其變成了一門科學。遊戲設定在一個色彩斑斕、程序生成的星系中,這個沙盒冒險遊戲讓玩家按照自己的意願塑造地形。無論是深挖行星核心,還是在行星表面建造龐大而雜亂延伸的基地,一切都需要親自動手。地形工具不僅僅是個新鮮玩意兒;它是遊戲的核心,讓玩家在保持地形獨一無二的同時創建道路、隧道和資源樞紐。
合作玩法是《異星探險家》(Astroneer)真正的閃光點所在。與朋友一起探索意味着分工——當一個人建造基地時,另一個人可能正在從一顆有毒衛星的遠端採集資源。在惡劣的天氣模式下生存並尋找古代文物增加了一種使命感,但真正的樂趣來自於創造力和協作。在這個遊戲裡,好奇心不僅受到鼓勵,更是生存的關鍵。
模擬浩瀚的太空不是件輕鬆的事兒,但《精英:危險》做得如此大膽,幾乎讓人招架不住。在這個遊戲中,你在天空中看到的每一顆星星都是一個實際的目的地,那裡有行星、空間站,還有其他只是想謀生的飛行員。不過,這不僅僅是規模的問題——而是自由感。無論玩家想成爲太空卡車司機、賞金獵人、礦工還是探險家,他們都可以自由地規劃自己的道路。
學習曲線可能會讓人感覺像被帶刺鐵絲纏住一樣難受,但一旦玩家掌握了飛行機制和導航系統,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成功完成一項任務,無論是將稀有貨物運送到遙遠的前哨站,還是在遙遠的星系中追蹤一個高價值目標,都會讓人感覺是真真切切努力得來的。這裡沒有手把手的指導,只有純粹、未經修飾的太空航行。
如果說《精英:危險》是關於掌控無盡的虛空,那麼《永恆空間2》就是給它注入腎上腺素。節奏飛快、狂熱的戰鬥是核心內容,飛船定製功能允許對武器、護盾和引擎進行無休止的調整。太空不再只是一個安靜、空曠的背景;它充滿了敵對的海盜、拾荒者和巨型主力艦,這讓每場混戰都像是一場毀滅之舞。
《探索》這款遊戲比一些同類遊戲更具條理性,但這並不意味着它缺乏深度。玩家一邊升級飛船、打造更好的裝備、收集資源,一邊體驗一個非常扣人心絃的故事,這個故事在個人利益與銀河系的威脅之間達成了平衡。色彩豐富且風格獨特的視覺效果讓每個星系都有獨特之感,而敏捷的操控讓玩家總想再來一場小戰鬥。
當《無人深空》發行時,它雖然充滿野心但卻一團糟,但如今,它幾乎成了逆襲的典範。其規模之大令人難以置信——18×10¹⁸個星球,每個都是程序生成的,等待着玩家去探索、分類並在其上進行建設。從馴服外星生物到在充滿敵意的星球上建造整個基地,這種進步感是切實可感且非常令人滿足的。
多人遊戲模式曾經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但現在已成爲現實,玩家們可以一起開啓星際之旅。遊戲的“活體飛船”(Living Ship)更新帶來了有機太空船,而“棱鏡”(Prisms)更新讓行星看起來美得不像真的。總有事情可做,無論是參與社區探險,還是僅僅沉浸在未被發現的世界的寧靜之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