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緊張血管也會「抽筋」 醫教「每分鐘6次深呼吸」減壓、護心
▲透過冥想、打坐,練習每分鐘6次的深長呼吸,可紓壓也能保護心臟。(圖/取自pexels)
記者邱俊吉/綜合報導
壓力太大,心臟血管會「抽筋」。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在臉書分享,情緒緊繃、焦慮會使血管突然收縮,血流暫時中斷,可能引發胸悶、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國外研究建議,若能練習「每分鐘6次」的深長呼吸節奏,可有效調節自律神經,有助心跳穩定,降低壓力造成的心血管危機。
振興醫院心臟內科團隊在臉書指出,當情緒陷入緊張、憤怒或焦慮時,人體會大量分泌壓力荷爾蒙,使交感神經過度亢奮,形成血管急速收縮、有如「血管抽筋」的現象,這時胸口可能產生悶痛或壓迫感,民衆對於長期心理壓力對心臟的傷害不可輕忽。
針對減壓、護心,美國艾默裡大學研究團隊最近發表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JAMA Network Open》的試驗,邀請冠心症病人接受爲期6周訓練,透過緩慢呼吸與視覺化放鬆技巧,學習控制心律與血管反應,結果顯示,受訓者在心理壓力測驗中,冠狀動脈血流顯著改善,代表心臟在緊張狀態下仍可維持穩定供血。
振興醫院心臟內科解釋,「心率變異度」代表心跳間距的自然變化幅度,當人壓力過大,變異度會下降,心律、血管反應變得僵硬,但透過每分鐘約6次的深長呼吸,可平衡交感、副交感神經的活動,有助血管放鬆、心跳穩定,如可長期練習,不僅能減少胸悶發作,還可使身心從長期警覺狀態中脫離。
對於容易緊張的人,振興醫院心臟內科建議護心4招:
●學會慢呼吸。吸氣約5秒,吐氣約5秒,每分鐘6次爲佳。
●固定練習。每天花20分鐘練習深呼吸或冥想。
●穩定作息。睡眠不足會讓自律神經更不穩。
●搭配治療。呼吸訓練是輔助方法,仍須依醫師指示服藥與追蹤。
振興醫院心臟內科提醒,壓力管理是維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一環,當生活節奏過快,不妨試着放慢呼吸,讓心臟也有喘息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