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金材料科技結盟成大打造SiC中介層關鍵技術 為臺灣半導體開啟新局
隨着輝達(NVIDIA)Rubin新一代處理器計劃傳出將矽中介層材料升級爲碳化矽(SiC),全球半導體材料技術再掀革命。態金材料科技攜手成功大學半導體學院,啓動一項大型政府合作計劃,積極開發具國際競爭力的SiC中介層與AlN陶瓷基板製程,成功爲臺灣高階半導體材料領域點燃新曙光。
態金材料科技研發長陳冠維博士指出,全球功率半導體正值市場洗牌關鍵期,尤其電動車、高效能運算(HPC)、再生能源等領域對材料要求日趨嚴苛,而現行技術在碳化矽晶圓與陶瓷基板的加工效率與成本控制方面,始終是難以突破的瓶頸。
態金目前可將6吋與8吋碳化矽晶圓減薄至100微米以下,且同時完成微鑽孔與微溝槽加工,過程中幾乎不產生次表層損傷,遠優於目前化學機械研磨與蝕刻方式。 態金材料科技/提供
所開發的『雷射輔助微粒子珠擊』專利製程,就是要讓SiC與AlN材料的加工,從幾十小時縮短至數分鐘,同時解決傳統雷射加工中的熱裂紋、塞孔與熔渣問題,真正做到低損傷、高效率、低成本,這是目前市場上極爲稀有的技術突破。」陳博士強調。
技術團隊表示,態金目前可將6吋與8吋碳化矽晶圓減薄至100微米以下,且同時完成微鑽孔與微溝槽加工,過程中幾乎不產生次表層損傷,遠優於目前化學機械研磨與蝕刻方式,能顯著降低封裝損耗與加工不良率,這項技術未來可望應用於IC封裝製程中的中介層、再分佈層,甚至有潛力取代高階ABF載板,提升高效能晶片的散熱與穩定性。
這項創新,也獲得成大半導體學院與多家國內設備廠商關注,正同步推動設備模組化開發與示範產線建置,擬打造「從材料到設備」一條龍的SiC中介層自主供應鏈,擺脫對海外製程設備與技術的高度依賴。
在當前全球碳化矽供應鏈被少數大廠壟斷的情況下,態金材料的突破無疑爲臺灣開啓新局,也讓臺廠在面對中國激烈價格競爭壓力下,擁有更明確的技術區隔與產業話語權。
陳冠維博士指出:「這不只是材料或製程上的創新,而是一種全新的產業策略。我們的技術不僅解決加工效率與品質問題,更進一步爲臺灣半導體在未來高功率、高頻率、高熱負載的應用場景中,提供最關鍵的中介層支撐。」
隨着AI、高速運算、伺服器、電動車等應用蓬勃發展,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對碳化矽等寬能隙材料的需求將持續爆發。
態金材料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