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捷文學深度交流 文化部長迴歸作家小野 哈維爾圖書館開講
文化部長李遠(右起2)此次訪問捷克,於當地時間12日特別拜會捷克國家文學館館長史戴力克(左1)。(李侑珊攝)
文化部長李遠造訪捷克已故總統哈維爾生前常去的餐廳,並坐在哈維爾最愛的位置接受媒體採訪。(李侑珊攝)
文化部長李遠(中)迴歸作家小野身份,與旅德作家陳思宏(左起2)、捷克國家科學院亞非研究所所長路丹妮(右起2),以及捷克作家卡特日伊娜・屠奇柯娃(右起3)共同登臺,舉辦「字裡風景:臺灣故事流轉之地」座談。(李侑珊攝)
去年捷克作家月活動首度選定亞洲國家爲主題國,臺灣成爲焦點。文化部長李遠此次訪問捷克,於當地時間12日特別拜會捷克國家文學館館長史戴力克(Michal Stehlík),並以作家「小野」的身份,與多位臺捷作家在哈維爾圖書館展開文學座談,持續深化兩國文學交流。
捷克國家文學館隸屬文化部,成立於1952年,是保存與研究捷克文學的重要機構,功能與臺灣文學館相似,館內典藏涵蓋18世紀至今的重要文學家及其遺產。2022年,館舍自斯特拉霍夫修道院遷至布本內茨的Petschkova別墅,空間增加後更能嘗試新型展示概念。
李遠表示,2003年成立的國立臺灣文學館相對年輕,許多經營面向可向捷克學習。作爲創作者的他與歷史學者出身的史戴力克,特別關注跨域合作及新科技應用。李遠指出,過去文學館典藏多以手稿與書信爲主,如今作家多以電腦、手機創作,典藏與展示模式正面臨轉型挑戰。
史戴力克則透露,文學館館藏長度超過7公里,若全數數位化恐需3倍人力與70年時間,AI出現後,確實能加速文字判讀,但未來文學作品將更難判斷是人或AI創作,這對歷史研究是一大挑戰。
面對趨勢,史戴力克規劃明年舉辦「世界文學館長會議」,討論如何運用新技術推動數位化與跨國合作,他也非常期待臺灣文學館參與,因爲亞洲經驗能拓展歐洲視野。
談起捷克,李遠說,從小對這個國家充滿好奇,臺捷擁有相似的歷史背景,因此他感情特別深厚,他最喜愛的捷克音樂家是德伏札克,文學家則偏好米蘭・昆德拉與博胡米爾・赫拉巴爾,最欣賞的總統則是同爲劇作家的瓦茨拉夫・哈維爾(Václav Havel)。因此這一天行程充滿「哈維爾」色彩。除了晚上在哈維爾圖書館的活動,也造訪哈維爾生前常去的餐廳,坐在最愛的位置,並前往墓園獻花致意,他感念哈維爾對人權的堅持。
李遠也在晚間以作家小野身份,與旅德作家陳思宏、捷克國家科學院亞非研究所所長路丹妮(Táňa Dluhošová),以及捷克作家卡特日伊娜・屠奇柯娃(Kateřina Tučková)共同登臺,舉辦「字裡風景:臺灣故事流轉之地」座談。原本僅排40席的會場,最後涌入逾百名聽衆,其中臺灣觀衆不到兩成,顯示捷克讀者對臺灣文學的高度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