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硬起來!致函美方談免稅:結果將影響亞利桑那設廠計劃

▲臺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區建設情況。(圖/臺積電提供)

記者鄒鎮宇/綜合報導

美國商務部近日針對半導體進口關稅政策徵求公衆意見,引發科技業界的強烈迴應。臺積電(TSMC)在書面陳述中表達擔憂,指出若對海外製造的晶片徵收關稅,可能導致客戶電子產品需求大幅下降,進一步影響其在美國亞利桑那州(Arizona)的1650億美元(約新臺幣4.95兆元)投資計劃進度。

綜合外媒報導,臺積電在迴應中表示,「我們主要客戶的市場需求降低,可能進一步削弱臺積電在美國本土的製造能力及服務需求。」並補充道,「需求減少可能對亞利桑那州廠房的建設與營運時間表造成不確定性,甚至影響臺積電按時完成此項雄心勃勃計劃的財務能力。」

作爲全球最大的純晶圓代工廠,臺積電的客戶包括蘋果、AMD、輝達及英特爾等科技巨頭。其位於亞利桑那州的晶片廠已開始爲蘋果進行量產,預計供應超過190億顆晶片。然而,臺積電坦言,該廠目前的產能仍不足以滿足全球需求,且生產訂單已排至2027年底。

臺積電在信件中進一步指出,「提高終端消費產品成本的關稅,勢必降低這些產品及內含半導體的需求。」並呼籲美國政府「避免對非美國製造的半導體徵收關稅或採取其他限制措施」。

▲美國總統川普。(圖/路透)

除了臺積電,戴爾(Dell)及惠普(HP)也表達類似立場。戴爾表示,美國晶片製造業目前「缺乏必要的基礎設施以大規模供應這些產品,滿足現有及日益增加的需求」。惠普則強調,若對進口晶片徵收關稅,將對其美國製造業務造成重大影響,並阻礙美國的研發及創新能力,進而損害國家安全及經濟成長。

另一方面,晶片製造商Intel的立場則相對複雜。該公司在迴應中指出,應「保護美國製造的晶片晶圓及其衍生產品」,並呼籲對「基於美國技術及智慧財產的晶片」進行豁免。

此外,Intel還要求免除進口外國製造的晶片設備,如荷蘭ASML的相關技術,認爲完全本地化供應鏈在經濟上不可行,且可能導致生產延遲。

此種更爲細緻的策略,或有助於美國晶片製造商在重建國內產能的同時,繼續利用外國晶圓廠進行生產,並避免因額外稅負而增加成本。該方案也將支持他們在美國境內擴展或恢復製造業的努力,確保供應鏈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