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青春限定」文學獎 首獎作品寫美甲、偶像男團
2025第二十二屆「臺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下午在孫運璇科技•人文紀念館舉行贈獎典禮,作家陳義芝(左)致贈散文首獎給楊原森(右)。記者林伯東/攝影
今年的臺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作品〈跳蛛〉用美甲展現高中生的叛逆,散文首獎〈親愛的男神〉寫癡迷偶像男團的自己與信神佛的父親,有評審說,臺積電文學獎是「青春限定」文學獎,爲了評審,不得不進入年輕學生們的世界。新詩組評審委員代表焦桐分享自己評審時「期待大師」的心情,雖然文學創作是寂寞的遠路,仍期待少年們繼續走下去。
今年獨得30萬元獎金的短篇小說首獎得主是中山女高一年級學生徐菱遙,她的作品〈跳蛛〉受到評審團會議主席王聰威稱讚,在由日常和細節構成的作品中,是最成功的一篇,輕巧靈活,話說得多但不討厭,也不流於說教。
徐菱遙在贈獎典禮上提到,剛開始寫作投稿時都沒有得獎,才發現文學獎「沒得獎纔是常態」。但她相信,所有文學獎落榜後重寫,以及三更半夜盯着筆電直到螢幕熄滅的時刻,都是在一點一點增加得獎的可能性,寫作是累積,「所以你必須一直一直走」。因此,無論得獎機率有多小,或者要付出多少成本,她還是選擇相信自己的夢想。
臺中一中三年級學生楊原森以〈親愛的男神〉獲得散文獎首獎,散文組評審委員代表陳義芝分析,文章寫父親癡迷宮廟的神佛,自己癡迷人間的男團,文末兩人機車雙載,父子在摩托車上心靈相應。楊原森致詞時說道,世界往往告訴我們,要有理性才能解決問題,但希望能借此機會勉勵寫作者,能因寫作而驕傲,更因感性而驕傲。
「有人說臺積電青年文學獎是高中生的天花板,但我覺得這是你們昂揚的天空」,小說組評審委員代表鍾文音鼓勵得獎學生,今天很快就會變成明天,當未來生命堵塞、感情困頓時,記得回想今日領獎時的悸動。
散文組評審委員代表陳義芝則語重心長提醒,這只是一次得獎,如果想成爲余光中、楊牧、王鼎鈞、林文月這樣讓人熟知的散文大家,需要長期的耕耘與追求。同樣地,也不要因爲一次沒得獎就感到失望,贈獎典禮主持人翁禎翊在開場時就說,自己在高中時連續三年落榜臺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如今也已出了兩本散文集,陳義芝以翁的經歷勉勵年輕人:「寫作是長遠的」。
焦桐表示,今年的得獎作品讓他非常驚豔,這麼多少年文字技巧成熟自然、語感好,回想自己的青少年時光,不免自慚形穢。他直言,自己是帶着「期待大師」的心情看着這些年輕人,也期待他們走下去,「文學創作是一條寂寞的遠路,你想要遠行,必須要有孤獨的決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