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美廠前員工曝「工作文化衝擊」 曝臺人最驚人特質
隨着臺積電入駐美國亞利桑那州,逐步形成一個新的生活圈,公司內部的職場文化也伴隨不少文化挑戰。(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隨着臺積電入駐美國亞利桑那州,逐步形成一個新的生活圈,臺積電正朝着美國最大外國企業僱主的目標前進,然而,這場跨國投資不僅與就業機會有關,更帶來深刻的文化挑戰。一位臺積電美廠前員工看見臺、美的工作文化差別,指出臺籍員工對目標高度認同,幾乎沒有質疑,一開始就全力投入執行。
美國政治網站AXIOS報導,在鳳凰城第一座晶圓廠準備投產之際,曾多次傳出文化衝突與對工作期望不一致的報導。目前臺積電亞利桑那廠約有3,000名員工,其中超過一半是美國人,其餘多爲臺灣籍員工,主要以短期指派方式負責新員工的訓練。《紐約時報》曾報導,13名前員工去年對臺積電提起訴訟,指控該公司存在「反美文化」,並稱亞洲與臺灣員工獲得的機會多於當地美國員工。
臺積電亞利桑那分公司總裁斯塔納雷斯(Rose Castanares)表示,臺積電要求全球所有員工追求完美、保持謙遜,並秉持「公司優先」的工作心態。她指出,這種高強度文化使臺積電成爲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制造商,而客戶也期望無論晶片在哪裡生產,品質都同樣優異。
斯塔納雷斯坦言,這種文化並不適合每一個人,但那些能接受這種節奏與心態的人,在臺積電亞利桑那分公司發展得相當出色。
帕茲(Jefferson Patz)是臺積電在亞利桑那最早聘僱的員工之一。他在2021年加入公司,並在鳳凰城廠開工前,前往臺灣接受了一年多的訓練,深入體驗臺積電與臺灣的企業文化。
他觀察到的一大文化差異,是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美國員工更傾向在着手細節前,先質疑最終目標是否合理;而臺灣員工幾乎總是對目標高度認同,一開始就全力投入執行。這種思維融合帶來了實質好處,也證明文化交融遠比強調誰對誰錯更有力量。
帕茲說,第一批美國員工加入時,確實對高強度的工作文化感到驚訝,但現在大多數應徵者都已瞭解這是一份高要求、但也高回報的工作,他說:「想加入這家公司的,多半對於調整與彈性保持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