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嘉義廠挖出遺址墓葬工安意外扯上靈異 考古團隊:勿妖魔化

南科嘉義園區臺積電廠區繩紋陶遺址搶救挖掘作業,去年11月4日完成,出土文物由臺積電委託臺灣大學考古團隊進行清洗、分類、登錄與保存,目前暫置臺南工作室。圖/讀者提供

臺積電在嘉義縣太保市農場嘉科園區興建先進封裝廠,接近完工階段,因接連工安意外,導致工程進度延誤。值得關注的是,廠區去年地基開挖時,意外發現逾千年以前「繩紋陶遺址」,出土陶器、墓葬人骨等豐富遺物,引起地方及文史界關注。當時考古團隊形容,該遺址就像「沉睡千年的巨獸被喚醒」。

出土文物以陶質器物爲主,包括大量陶片、陶環與灰坑遺構,陶質顏色多呈橙紅與灰黑,屬夾砂陶類型,顯示當地早期人羣具備成熟製陶技術。此外,現場也發現10多具人類遺骸,包含成人與兒童墓葬,具高度學術研究價值。

但頻傳工安意外與考古發現「人骨遺址」,民間傳說將2項牽扯有關,呼籲「尊重古靈」,甚至衍生出靈異傳聞。不過,考古專家強調,遺址墓葬出土先人遺骨已在專業團隊監督下妥善處理,外界不宜妖魔化考古作業或文化遺蹟。

嘉縣府文化觀光局表示,南科嘉義園區臺積電廠區繩紋陶遺址搶救挖掘作業,去年11月4日完成,出土文物由臺積電委託臺灣大學考古團隊進行清洗、分類、登錄與保存,目前暫置臺南工作室。

根據規定,考古團隊要在下個月前完成遺物清冊及資料,送交主管機關文化觀光局,並於2027年11月前完成正式發掘報告備查。

南科嘉義園區發掘與過去南科園區開發相似,當年南科出土文物多達22萬餘件,以史前陶器爲主。此次臺積電嘉義廠開挖文物遺址規模雖較小,但其文化層完整,對於研究嘉義地區史前人類生活樣貌具有重要意義。

這些遺物與墓葬妥善保存,後續將展開更深入的鑑定與文化分期研究。文史學者呼籲,社會大衆應以尊重與科學的態度看待考古發現,讓歷史與現代科技的交會成爲臺灣文化資產保存的新契機。

南科嘉義園區臺積電廠區繩紋陶遺址搶救挖掘作業,去年11月4日完成,出土文物由臺積電委託臺灣大學考古團隊進行清洗、分類、登錄與保存,目前暫置臺南工作室。圖/讀者提供

南科嘉義園區臺積電廠區繩紋陶遺址搶救挖掘作業,去年11月4日完成,出土文物由臺積電委託臺灣大學考古團隊進行清洗、分類、登錄與保存,目前暫置臺南工作室。圖/讀者提供

南科嘉義園區臺積電廠區繩紋陶遺址搶救挖掘作業,去年11月4日完成,出土文物由臺積電委託臺灣大學考古團隊進行清洗、分類、登錄與保存,目前暫置臺南工作室。圖/讀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