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股價上漲面臨三大壓力 大摩:投資英特爾風險最大
▲臺積電。(圖/記者高兆麟攝)
記者高兆麟/綜合報導
根據外媒Wccftech報導,投行摩根士丹利列出了臺積電與英特爾合資面臨的最重大風險。本月初,英特爾新任執行長陳立武上任之前,就有傳言稱,川普政府渴望讓這家臺積電參與英特爾的復興,以振興美國的晶片製造業。不過,摩根士丹利認爲,除非臺積電明確排除參與合資企業,否則其股價將繼續低於該銀行給予的基本目標價 1388元新臺幣。
摩根士丹利在一份最新的分析師報告中重申了對臺積電股票的「跑贏大盤」評級,以及在臺灣市場交易的該股 1388 新臺幣的目標價。
摩根士丹利表示,臺積電近期股價下跌因素包括臺積電與英特爾的合資企業、對人工智慧產品的需求以及川普政府可能對臺灣徵收的關稅。在這三者中,最大的壓力來自於英特爾合資企業。摩根士丹利認爲,臺積電已經解決了其AI供應鏈中的封裝限制。
這些限制是最早讓分析師擔心的因素之一,但該銀行認爲今年人工智慧的需求應該會很強勁。該公司補充稱,雖然人工智慧需求下降對臺積電的股價構成風險,但並不像合資企業那麼嚴重,因爲需求下降將影響更廣泛的半導體產業,而不僅僅是臺積電。
對於關稅問題,投行則認爲,即便對臺灣晶片出口徵收關稅,大部分成本也將由臺積電的客戶承擔。關稅不確定性將於4月2日解決,這是川普總統宣佈新措施的最後期限。
因此,該銀行認爲,潛在的英特爾合資企業是臺積電股價面臨的最大阻力,因爲這是一個特定於該公司的因素。摩根士丹利認爲,首先,如果臺積電確實達成交易,那麼它可能無法控制晶片製造的營運和技術決策。缺乏控制可能會影響臺積電在市場上的領先地位,特別是由於半導體制造的高度複雜性,不同的晶片公司往往遵循截然不同的製造策略和流程。
摩根士丹利補充道,即使臺積電與英特爾的合資企業取得成功,並且英特爾扭虧爲盈,臺積電對這家美國公司的技術領先優勢也會縮小。因此,該銀行認爲,如果臺積電管理層明確否認潛在的合資企業,那麼該公司股價可能會升至 1388 新臺幣的目標價。報告指出,價格上漲取決於對人工智慧產品的強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