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對陸客戶啓動「白名單」掀轉單潮? 9家臺廠上榜

外媒報導指出,因應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要求,臺積電(2330)已通知中國客戶,自今年1月31日起,16奈米以下產品,必須由BIS「白名單」上的業者進行封裝,否則臺積電不會接單和出貨。(圖/財訊提供)

外媒報導指出,因應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要求,臺積電(2330)已通知中國客戶,自今年1月31日起,16奈米以下產品,必須由BIS「白名單」上的業者進行封裝,否則臺積電不會接單和出貨。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臺灣也有多家IC封測廠,已收到來自臺積電的公文。上述規範源自美國商務部去年底發佈的一系列措施,主要目的,是藉由相關禁令,避免先進晶片流向中國。

BIS最新版本「白名單」 9家臺廠入列

美國商務部提出的禁令,規範晶片必須由BIS認可的半導體委外封測廠(OSAT)進行封裝;爲此,美國商務部建立了相關流程,將獲得認可的業者,加進OSAT清單,也就是所謂的「白名單」。

BIS這項行動的法源依據,來自2018年通過的《出口管制改革法案》(Export Control Reform Act)和《出口管制條例》(EAR)。

由BIS最新版本「白名單」可得知,共有24家公司名列其中,臺廠包括臺積電、聯電(2303)、欣銓(3264)、日月光投控(3711)、全智科技(3559)、微矽電子(8162)、力成科技(6239)、矽格(6257),以及瑞峰半導體等。

美商有英特爾、格羅方德、IBM、艾克爾國際科技(Amkor Technology)、QP科技(QP Technologies);韓國業者有三星、半導體封測廠LB Semicon、SFA Semicon、半導體封測暨材料公司NEPES、STECO,以及韓國斗山電子旗下的Doosan Tesna。

除此之外,還有巴西和韓國技術合作的半導體公司HT Micron、馬來西亞封測廠KESM、日本新光電氣工業株式會社(Shinko Electric),以及總部設在開曼羣島的光學封裝業者Fabrinet。

中國封測廠被排除 臺廠可望享轉單效應

《財訊》雙週刊指出,由以上名單可看出,沒有中國封測廠入列。半導體業界人士認爲,美國針對半導體管制措施持續「補漏洞」,這次直接對中國本土封測廠開刀,試圖阻礙中國在先進封測技術的發展。

再者,這次主要針對16奈米以下製程,其應用產品包括系統單晶片、特定應用晶片,在美中人工智慧(AI)競爭白熱化之際,美國商務部透過此舉,也能知己知彼,更加了解中國晶片業者目前實際的技術發展。

至於臺灣封測業者,則可望享有轉單效應。某家臺灣IC封測業者透露,最近有很多中國客戶急着詢問轉單事宜,預料接下來,將掀起一波轉單需求。

◎免責聲明:本文所提及的個股及ETF,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風險,自負盈虧。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爲專家觀點,非任何投資建議與參考,投資人應獨立判斷,審慎評估風險,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