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被課100%關稅是否較划算?卓榮泰曝國家思考角度
針對臺積電再投資美國廠。行政院長卓榮泰迴應,政府一定是繼續深化、加溫彼此的關係跟合作,談判過程不便表達太多,但產業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政府也將持續推動國際合作,確保臺灣半導體業的全球競爭力。(摘自國會頻道)
行政院長卓榮泰(中)4日在立法院與經濟部長郭智輝(左)在立法院交換意見。(姚志平攝)
立法院今日進行施政總質詢,民進黨立委賴惠員關注臺積電宣佈在美國增資1000億美元並設研發中心,也好奇此事能否爲臺灣增加利多?行政院長卓榮泰迴應,政府一定是繼續深化、加溫彼此的關係跟合作,談判過程不便表達太多,但產業發展是循序漸進的,政府也將持續推動國際合作,確保臺灣半導體業的全球競爭力。
卓榮泰表示,臺積電目前在當地的投資總額達650億美元,第一座晶圓廠即將量產,第二座正在施工,第三座則尚未啓動,產業發展步驟符合長期規劃。卓強調,這不僅是企業的市場佈局,更是「民主供應鏈」的一環,政府將配合美國政策,共同推動半導體產業的持續成長。
至於臺積電赴美再設廠是否能有機會爲臺灣爭取其他利多?卓榮泰表示,政府持續透過雙邊溝通爲臺灣產業爭取更大利益,但由於談判過程涉及國家利益,細節不便透露。他強調,臺灣的立場明確,就是「以臺灣爲本,向世界出發」,並讓國際關注臺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
針對臺積電面臨的關稅問題,賴惠員詢問「究竟是被課100%關稅比較划算,還是投資1000億美元建廠比較划算?」卓榮泰迴應,產業發展不僅涉及臺積電本身,還包含下游協力廠與供應鏈的整體佈局,政府在決策上會從有利產業發展、符合國家戰略的角度思考。
卓榮泰表示,政府將努力避免臺灣產業遭受不公平關稅待遇,並確保雙方貿易協商在對等原則下進行。他指出,臺灣出口大量高科技產品至美國,對美方而言具有高度戰略價值,而在平衡貿易逆差的考量下,臺灣也會適度增加必要性採購,特別是在國防領域。同時,從關稅影響來看,對臺灣農業的衝擊相對較小,政府將在談判中維護產業利益,確保雙邊合作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