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2330)是外國公司?阿格力:外資持股逾七成、創始股東幾乎全數退出

臺積電外資持股比重已達73%,國發會仍保有約165萬張、持股約6.38%,其餘多由外資掌控。(歐新社)

臺積電(2330)股價長年創高,被譽爲「護國神山」,但不少人也質疑「臺積電是不是外國人的公司」。財經專家阿格力指出,根據最新資料,外資持股比重約達73%,確實佔比相當高。

他表示:「臺積電市值超過32兆,全球市值排行第10,甚至超越波克夏,這是臺灣非常值得驕傲的事。」

阿格力回顧,臺積電成立於1986年,當時爲推動臺灣科技產業,由經濟部長孫運璇、行政院政務委員李國鼎力邀張忠謀從美國回臺擔任工研院院長。

公司成立初期,最大股東爲「國發基金」,持股48.3%,第二大股東是荷蘭飛利浦,出資約4000萬美元、持股27.6%。其餘股東包括臺塑、聯成等臺灣企業。

他指出,臺積電於1992年9月5日掛牌,開盤價96元。若當時以9.6萬元買進1張,持有至今(2025年10月),在歷年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累積下,市值約4636萬元、報酬倍數達482倍。

阿格力笑說:「我大學時第一次買臺積電,買兩張50元就賣掉,若放到今天(股價:1400元計算),光那筆投資就能多賺270萬元。」

至於外資比例爲何會逐步上升?阿格力表示,政府過去爲充實國庫多次出售持股,飛利浦也於2008年全面退出。雖然張忠謀當年曾建議政府「不要再賣」,避免臺積電缺乏穩定大股東,但政府與外資持股仍持續變化。

目前國發會仍保有約165萬張,持股約6.38%,其餘多由外資掌控。

阿格力強調,臺灣半導體的實力不僅在臺積電,還包含聯發科、日月光及多家設備廠,「現在已不是護國神山,而是護國神三羣」。

他認爲,整個產業鏈的協作是臺灣在全球領先的關鍵,若脫離供應鏈環境,其他國家難以複製同樣的製造效率與良率。

談到投資方式,阿格力提到,不想單押臺積電的投資人,可以透過半導體主題ETF參與。他舉例,包括中信關鍵半導體(00891)、富邦臺灣半導體(00892)、新光臺灣半導體30(00904)

「三檔同期報酬率都超過五成,表現最好的00904,新光臺灣半導體30,預計12月配息0.65元。」

對於主管機關討論是否放寬ETF單一成分股30%上限規定,阿格力認爲,若能反映產業真實結構會更健全。

他說:「既然臺積電在大盤比重已超過30%,放寬限制可讓ETF更貼近市場表現。」

他最後也呼籲投資人,透過長期定期定額投資,逐步把股權「從外資手上買回來」,讓臺灣投資人一同分享半導體榮景。

◎本文內容獲 阿格力 授權改寫,原出處於此;未經同意禁止取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