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韓若被迫拿錢投資美國 施俊吉爆「貨幣特性」揭恐怖後果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課徵計劃。(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美韓貿易談判因匯率問題,和要求美國協助解決韓國3,500億美元投資方案對市場影響等令談判陷入僵局。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今(10日)在臉書以臺日韓貨幣特性提出分析,日幣是國際儲備貨幣,且美日早已簽署貨幣互換協定,但韓元與新臺幣並非如此,「如果臺灣和南韓被迫拿錢出來,唯一的方法就是拋售美國公債以籌資,這種魚死網破的行爲,豈是美國、臺灣與南韓所樂見。」

施俊吉在臉書分析第一,美國要求南韓投資 3,500億美元,而且所有的條件比照美日「密約」辦理:第二,考慮日韓經濟規模之差距,日本能負擔 5,500億美元,南韓負擔不起 3,500億美元;第三,日幣是國際儲備貨幣,日本銀行只要印日幣,拿去國際市場賣就能換美金回來,這些美金若按川普指示搬去美國投資,日本的難題就解決了,但是日幣印太多可能會爆發貨幣危機,不過美日早已簽署貨幣互換協定,美國聯準會在危機發生時必須提供美元給日本以安定匯市與金融。

施俊吉續指,可惜的是,韓元不是國際儲備貨幣,也不受貨幣互換協定保護(新臺幣當然不是國際儲備貨幣,同樣也沒有貨幣交換協定的保護),所以南韓無法在維持金融穩定的情況下,交出這筆資金。

施俊吉也提到,南韓的外匯存底是 4,162億美元,臺灣是 5,978億美元,這些錢絕大多數泊在美國的公債、國庫券和公司債上,「如果臺灣和南韓被迫拿錢出來,唯一的方法就是拋售美國公債以籌資,這種魚死網破的行爲,豈是美國、臺灣與南韓所樂見。」

最後,施俊吉並建議,臺灣應該學習南韓的邏輯與思想跟美國談判關稅、投資金額、投資條件與分潤問題。